市场经济中企业员工薪资水平的波动及调节根本上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题所述

薪酬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组织状况、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社会生活水平、物价指数变动、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薪酬分配的方式、组织的管理哲学和组织文化等因素。

(一)组织自身的因素

组织通常制定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薪酬政策,以确定自己的薪酬在行业内处于何种水平。这种决策通常是由高层管理者做出的,但是这种决策如果脱离基层的管理实际就会引发错误。组织的支付能力,即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对薪酬水平的确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经济效益较好的组织趋向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薪资,然而经济效益的好坏仅能决定支付报酬的最高限。为了使薪酬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管理者还必须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果公司的产品畅销,利润丰厚,对员工付酬可能就比较慷慨;反之,如果公司的经营已出现亏损,员工的薪酬自然要受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竞争状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员工的工资是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的,所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竞争状况对薪酬的影响也很大。在经济增长较快,劳动力需求大,而劳动力供给又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组织付给员工的薪酬就会增加;反之,在经济萧条,劳动力需求量较小,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组织就会减员降薪。不同组织之间收入差距会导致人员流动,所以本地区、本行业的其他组织,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酬政策和薪酬水平,对组织薪酬制度的影响非常大。一个组织要想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其薪酬水平至少不能低于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供过于求,但是各组织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则严重不足。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不同素质的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最优工资水平应该怎样确定呢?假设某类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为Q,市场供给量为S,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这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指标(C=Q/S)。假设这类人才在组织中的薪酬水平为W,则W与Q、S、C的消长关系分别为:Q越大,则W越高;S越大,则W越低;C越大,则W越高。
(三)社会生活水平和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
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对组织的薪酬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内陆落后地区生活水平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的组织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参照的标准也不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员工对个人生活的期望也随之提高,使组织面临制定偏高薪酬标准的压力。即使在同一地区,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对组织的薪酬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物价变动时,尤其是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会使雇员的实际薪酬水平发生反方向的变动。物价上涨而薪酬不变,员工的实际收入就会下降,生活水平就会降低;物价下跌而薪酬不变,则实际收入上升,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但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物价往往呈刚性上涨。因此,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时,为了使员工维持已有的生活水平,组织也往往相应地提高薪酬水平。
(四)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
政府调节其他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宏观政策。如财政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不是专门用来调节薪酬的,但是在客观上也会对组织的薪酬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也应该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国家的最低工资制度会直接影响组织的薪酬水平,尤其是组织低收入员工的薪酬水平,还会影响组织的处罚扣薪水平和弹性薪酬的浮动幅度。另外,国家关于保护各类职工权益的政策和法令,如保护妇女、残疾人权益的有关规定、关于标准工作时间和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等,都会影响组织的薪酬政策。
(五)薪酬分配的形式
薪酬分配形式也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及其变动。比如,相对计时薪酬和某些类型的产品而言,计件薪酬更能促进生产。因为它把薪酬和劳动成果直接联系起来,更容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计件付酬方式下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员工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报酬。其次,员工薪酬中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不同,也会影响薪酬水平。所以,组织可以通过改变基本薪酬、附加薪酬、奖励薪酬等的比重来调节员工的薪酬。另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组织的员工薪酬从各个部分来看水平相当,但两种员工的总体收入水平却大不相同,关键就在于两个组织对福利部分做了不同处理。有些组织为合理避税,把高薪部分移到福利部分以实物发放;有些组织为了稳定员工队伍,实行高福利政策,使员工对组织产生一种归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