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自由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说起自由想起昨天一位网友在微信上告诉我:

财富自由和财务自由是不同的含义。财务自由是解决和金钱相关的问题,让你不为金钱所掣肘;而财富自由是建立在财务自由基础上的,谋求更多自我实现和幸福感的追求。

这位朋友的定义似乎更加精准,概念区分的更加详尽。更加有利于帮助我理解李笑来老师提出的“出售时间三条铁律”。

所谓出售时间,是指之前提到的一个话题——什么是财富自由,即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满足生活必需出售时间,其实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就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服务)而出卖劳动力。对于既非富二代,又非官二代,也非拆二代的大众来说,一开始的起点或许很难摆脱“生存期”的窘境,为了满足正常的消费娱乐,不得不依靠一份或辛苦或体面的工作来维系自己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李笑来这位新晋亿万俱乐部的富豪,如何看待财富自由、以及建议人们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这就是他提出的三条“铁律”:

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看起来似乎有些莫测高深,又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学”导师都会把“成长”挂在嘴边,也几乎所有的投资人会告诉人们耐心是关键。李笑来告诉我们的,和那些成功学导师,那些“价值投资”者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用“李笑来式”的语言重新结构了这三个话题,帮我们深刻的理解这三句话意味着什么?

成长是关键,提升能力来实现



“成长才是根本关键”,单独这句话本身似乎只是一句价值观宣言。我们价值观中可以有成长,也可以有和谐,同样也可以有家庭和睦,单纯这一句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而实际上,李笑来老师的反复表述成长的意义,成长的重要性,成长的价值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到底,所谓财富自由,既然不再为了自己的生活必需而努力,那么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他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自我实现这样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自我实现这个“大目标”,往往需要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实现。这里的“能力”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或许是自己某个单项能力上的提升。

或许是自己团队领导力的能力晋升、从而组织能量的进一步得到增强;

也有可能是让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整合

……

所谓成长,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成果导向”,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成长,必须让自己能力得到提高,为逐步实现财富自由做出努力。因此,李笑来认为判断的标准很简单:

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

李笑来老师认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过程中有两个障碍:

一个是做的事情不能让自己积累更多能力。这种事情即便带来收入的增加或者成就感,依然不足取。

一个是图谋稳定而忽略持续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会导致自己成为“温水青蛙”,难以跨越自己。

尤其是第二个障碍,作为体制内的人们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体制内的工作是如此的古井无波,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升迁,几乎和外界和自己的工作表现毫无关系,以至于这种超常的稳定环境,稳定到让人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的运转,所有一切都是如此的缓慢、年复一年。

这是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判断。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上有人写过这样一个体制内的故事:

某个新人入职体制内工作的第一天,看到女同事因为办公桌有一点点瑕疵和后勤部门大发雷霆。他感到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么小题大做?女同事回答说:
你别以为这只是一点小事,我这一辈子都要在这个桌子上办公,当然要重视!

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关注点,如果能够实现财富自由才是离谱!

诚实莫欺骗,价值让人有尊严

而出售时间的第二条“铁律”,在于重视价值忽略估值。这一点我一开始的时候理解上有些困难。李笑来老师在文章中宣称:

就像股票一样,每个人也存在一个市场给你的“估值”和真实的“价值”,通过简单的类别你就能知道,外人很难准确知道你的价值。市场只能对你有个估值,和你的真实价值相比,有时高估,有时极度高估,有时低估,有时极度低估。估值和价值偶有交点,那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极少的瞬间。

每个人在职场上具备一定的价值,以及创造出价值的能力。每个人也都因为自己的价值和付出或者一个“价码”,这个“价码”其实就是估值,也就是别人(市场)给你的价值愿意支付的“价格”。因为市场总是动态的变动,每个人的价值需要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一个司机师傅,在几十年前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可以拿到当时挺不错的收入,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职业已经几乎不能成为职业了。你的估值主要取决于别人眼中对你能力的评估,认为你“值多少钱”。

李笑来老师提倡的,是不要因为别人开价高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被人开出了低价而倍感失落。更加不要刻意的关注别人估值的方式,然后“作弊”从而获得高价。

而是要“本质导向”,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价值,说白了,这个也不难理解:

一桶水有时候(比如在沙漠里)可能卖出很高的价格,但大多数时候都很廉价。但如果把它酿成美酒,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而且随着陈酿的时间越长,价格就会越高。这里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表现,而不是刻意的炒作。

深耕别嫌烦,复利效应来展现

关于第三条铁律叫做: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高考作文


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著名对联,比如某年高考中那幅挖水的漫画。都是如此。李笑来老师在这部分文章中让我有三个地方特别有感触:

一是耐心是学校里教不会的事。之所以学校里面教不会,其实并不是因为学校里认为耐心并不重要,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导致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耐心的重要性。快一点完事,快一点有结果,快一点卖出不错的价格,这个大环境,自然而然的会影响小环境。所以“学校教不会耐心”这句话看似正确,但本质并不在于此。

二是耐心的力量体现在复利上。李笑来老师说:“耐心的力量,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展现出来”。马尔科姆在他著名的《异类》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而被世人熟知。所谓一万小时的精深训练,除了高强度的,有针对性的以及有及时反馈的练习以外,关键是足够耐心去坚持下来,忍受着孤寂、磨炼出性格。最终远远超出和自己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

三是耐心的本质在于内心信仰。想要做到耐心,看起来并不难,甚至《异类》之类的书中已经很明确的估算出时间来了: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让你成为世界级的天才。但是依然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本质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不相信自己选择的这个东西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他们不相信自己耐心的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提高。于是他们浅尝辄止,于是他们永远在选择中犹豫蹉跎……李笑来老师说的好——“在看不见的时候,才要动用信仰”。当一个人投入的时候,如果没有坚定信仰相信自己投入是正确的,是必须的,那么,他很难坚持这种“耐心”。

这三条铁律,类似于我的mentor易仁永澄提出的个人成长元规范。在我看来,“关注成长”和“积极主动”,“关注价值”和“本质导向”以及“关注耐心”与“刻意训练”在某个角度上来思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0

说起自由想起昨天一位网友在微信上告诉我:

财富自由和财务自由是不同的含义。财务自由是解决和金钱相关的问题,让你不为金钱所掣肘;而财富自由是建立在财务自由基础上的,谋求更多自我实现和幸福感的追求。

这位朋友的定义似乎更加精准,概念区分的更加详尽。更加有利于帮助我理解李笑来老师提出的“出售时间三条铁律”。

所谓出售时间,是指之前提到的一个话题——什么是财富自由,即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满足生活必需出售时间,其实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就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服务)而出卖劳动力。对于既非富二代,又非官二代,也非拆二代的大众来说,一开始的起点或许很难摆脱“生存期”的窘境,为了满足正常的消费娱乐,不得不依靠一份或辛苦或体面的工作来维系自己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李笑来这位新晋亿万俱乐部的富豪,如何看待财富自由、以及建议人们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这就是他提出的三条“铁律”:

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看起来似乎有些莫测高深,又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学”导师都会把“成长”挂在嘴边,也几乎所有的投资人会告诉人们耐心是关键。李笑来告诉我们的,和那些成功学导师,那些“价值投资”者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用“李笑来式”的语言重新结构了这三个话题,帮我们深刻的理解这三句话意味着什么?

成长是关键,提升能力来实现



“成长才是根本关键”,单独这句话本身似乎只是一句价值观宣言。我们价值观中可以有成长,也可以有和谐,同样也可以有家庭和睦,单纯这一句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而实际上,李笑来老师的反复表述成长的意义,成长的重要性,成长的价值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到底,所谓财富自由,既然不再为了自己的生活必需而努力,那么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他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自我实现这样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自我实现这个“大目标”,往往需要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实现。这里的“能力”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或许是自己某个单项能力上的提升。

或许是自己团队领导力的能力晋升、从而组织能量的进一步得到增强;

也有可能是让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整合

……

所谓成长,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成果导向”,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成长,必须让自己能力得到提高,为逐步实现财富自由做出努力。因此,李笑来认为判断的标准很简单:

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

李笑来老师认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过程中有两个障碍:

一个是做的事情不能让自己积累更多能力。这种事情即便带来收入的增加或者成就感,依然不足取。

一个是图谋稳定而忽略持续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会导致自己成为“温水青蛙”,难以跨越自己。

尤其是第二个障碍,作为体制内的人们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体制内的工作是如此的古井无波,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升迁,几乎和外界和自己的工作表现毫无关系,以至于这种超常的稳定环境,稳定到让人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的运转,所有一切都是如此的缓慢、年复一年。

这是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判断。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上有人写过这样一个体制内的故事:

某个新人入职体制内工作的第一天,看到女同事因为办公桌有一点点瑕疵和后勤部门大发雷霆。他感到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么小题大做?女同事回答说:
你别以为这只是一点小事,我这一辈子都要在这个桌子上办公,当然要重视!

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关注点,如果能够实现财富自由才是离谱!

诚实莫欺骗,价值让人有尊严

而出售时间的第二条“铁律”,在于重视价值忽略估值。这一点我一开始的时候理解上有些困难。李笑来老师在文章中宣称:

就像股票一样,每个人也存在一个市场给你的“估值”和真实的“价值”,通过简单的类别你就能知道,外人很难准确知道你的价值。市场只能对你有个估值,和你的真实价值相比,有时高估,有时极度高估,有时低估,有时极度低估。估值和价值偶有交点,那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极少的瞬间。

每个人在职场上具备一定的价值,以及创造出价值的能力。每个人也都因为自己的价值和付出或者一个“价码”,这个“价码”其实就是估值,也就是别人(市场)给你的价值愿意支付的“价格”。因为市场总是动态的变动,每个人的价值需要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一个司机师傅,在几十年前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可以拿到当时挺不错的收入,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职业已经几乎不能成为职业了。你的估值主要取决于别人眼中对你能力的评估,认为你“值多少钱”。

李笑来老师提倡的,是不要因为别人开价高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被人开出了低价而倍感失落。更加不要刻意的关注别人估值的方式,然后“作弊”从而获得高价。

而是要“本质导向”,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价值,说白了,这个也不难理解:

一桶水有时候(比如在沙漠里)可能卖出很高的价格,但大多数时候都很廉价。但如果把它酿成美酒,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而且随着陈酿的时间越长,价格就会越高。这里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表现,而不是刻意的炒作。

深耕别嫌烦,复利效应来展现

关于第三条铁律叫做: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高考作文


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著名对联,比如某年高考中那幅挖水的漫画。都是如此。李笑来老师在这部分文章中让我有三个地方特别有感触:

一是耐心是学校里教不会的事。之所以学校里面教不会,其实并不是因为学校里认为耐心并不重要,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导致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耐心的重要性。快一点完事,快一点有结果,快一点卖出不错的价格,这个大环境,自然而然的会影响小环境。所以“学校教不会耐心”这句话看似正确,但本质并不在于此。

二是耐心的力量体现在复利上。李笑来老师说:“耐心的力量,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展现出来”。马尔科姆在他著名的《异类》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而被世人熟知。所谓一万小时的精深训练,除了高强度的,有针对性的以及有及时反馈的练习以外,关键是足够耐心去坚持下来,忍受着孤寂、磨炼出性格。最终远远超出和自己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

三是耐心的本质在于内心信仰。想要做到耐心,看起来并不难,甚至《异类》之类的书中已经很明确的估算出时间来了: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让你成为世界级的天才。但是依然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本质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不相信自己选择的这个东西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他们不相信自己耐心的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提高。于是他们浅尝辄止,于是他们永远在选择中犹豫蹉跎……李笑来老师说的好——“在看不见的时候,才要动用信仰”。当一个人投入的时候,如果没有坚定信仰相信自己投入是正确的,是必须的,那么,他很难坚持这种“耐心”。

这三条铁律,类似于我的mentor易仁永澄提出的个人成长元规范。在我看来,“关注成长”和“积极主动”,“关注价值”和“本质导向”以及“关注耐心”与“刻意训练”在某个角度上来思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2个回答  2016-12-21

我们已经错过了"红利时代",所以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让你一蹴而就,但不管怎样,你是自由的,自由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一切你想做多的事情,自由是一切梦想实现的开端。

在如今这个年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贵子可以转换为一种逆袭的概念,就是从一个阶级脱颖而出到另一个阶级。事实上越成熟的社会,这种跨阶级的事情就越少。

在过去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机会是非常多的,智商高胆量大的人,基本都起来了,这主要是时代的原因。在那个红利时代,稍微有点格局和远见的,基本都能起来。随着目前各个领域越来越商业化,掌握资源的人更容易掌握更多资源,没有资源的人会慢慢被社会淘汰出局。现在的时代即使你有格局、有远见、有才华,也不见得能成功,除了这些你还需要有运气。
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出发点,平等是个人或社会不断实现的过程,目的是捍卫自由。

人生而平等,多么美妙动听。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曾说:事实的真相是人生而不平等。且不说人的身体素质有健康有疾病,年龄各不相同,即使两个同智商的孩子,也可能因为他们父母智商与收入之不同而进入一种新的不平等状态。我们不必承认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不平等而感到羞愧,不平等是人的境遇与条件。但是我们却拥有自由。人类之伟大及人类文明之意义就在于,他试图建立一个美好的制度,以此保障每个人生来而自由。只有自由才能实现人的创造,才能获得人的高贵,才能恢复人的尊严,并且最大可能使社会区域平等。
(纯原创,不爱写作的dancer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第3个回答  2016-05-04
刘君说的那叫任性,而不是人性,对于一个没什么生活阅历的人来说这可以理解;
我来讲讲我心中的自由
我们地球上所有被称为人的生物,其实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自由,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人类到现在为止还被困在太阳系,还没有突破距离的限制而遨游宇宙,这叫人类的自由吗?
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一个单体的身边都存在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生物群落,单独的个体无法脱离这个群落,而获得更加丰厚的资源,这叫自由吗?
我们每天都必须吃饭、睡觉、工作挣钱养家,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还能剩下多少?这叫自由吗?
我们有养育我们的父母,他们的身体一天天衰弱,苍老,我们要在床前伺候,这叫自由吗?
就连思考的自由我们还能剩下多少?每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数不清的繁杂事物,直到躺在床上也很难放下思绪,能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快乐之事的时间还剩下多少?这难道是思考的自由吗?
佛家有句禅理:放下即为大自在,这里所说的大自在就是提问者所说的自由;
可是我想问一句,我们能放下什么?能放下白发苍苍的父母?还是嗷嗷待哺的儿女?还是为家为丈夫为儿女操碎了心的妻子?我还想问一句,你能让自己不吃不喝不睡吗?
说句诚恳的话,如果你能把这些都放下,那你自由了。
第4个回答  2016-05-04
刘君说的那叫任性,而不是人性,对于一个没什么生活阅历的人来说这可以理解;
我来讲讲我心中的自由
我们地球上所有被称为人的生物,其实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自由,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人类到现在为止还被困在太阳系,还没有突破距离的限制而遨游宇宙,这叫人类的自由吗?
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一个单体的身边都存在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生物群落,单独的个体无法脱离这个群落,而获得更加丰厚的资源,这叫自由吗?
我们每天都必须吃饭、睡觉、工作挣钱养家,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还能剩下多少?这叫自由吗?
我们有养育我们的父母,他们的身体一天天衰弱,苍老,我们要在床前伺候,这叫自由吗?
就连思考的自由我们还能剩下多少?每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数不清的繁杂事物,直到躺在床上也很难放下思绪,能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快乐之事的时间还剩下多少?这难道是思考的自由吗?
佛家有句禅理:放下即为大自在,这里所说的大自在就是提问者所说的自由;
可是我想问一句,我们能放下什么?能放下白发苍苍的父母?还是嗷嗷待哺的儿女?还是为家为丈夫为儿女操碎了心的妻子?我还想问一句,你能让自己不吃不喝不睡吗?
说句诚恳的话,如果你能把这些都放下,那你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