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国家,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并非时时都一致统一,比如“土木堡之变”后的英宗“夺门之变”行为就如此,坚持景泰帝继续执政,就祖宗基业和社稷而言,利益得失分析来看,利大于弊,因此,就此而讲,从公而论,组织指挥“北京保卫战”、妥善应对“土木堡之变”的大臣于谦,反对英宗复辟是非常正确的,但于谦其主张对朱祁镇个人利益而言却又是有碍有害的,因此,于谦的命运就由此决定了,根本原因不在于权臣的诬陷和打压,风评如此,哪是为尊者讳的结果。
于谦 (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人,他是明朝著名的铮臣,还是一个民族英雄。
当时的朱皇帝是朱祁镇,大明第六位皇帝。在杨士奇和杨溥等人辅佐的时候,这个小皇帝说了也不算。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政绩”还算不错,说白了,是那几个老头子干的不错。
等轮到这个朱皇帝能拍板决策时,他很快就原形毕露,甚至惹下了弥天的大祸。
1449年,年轻的糊涂蛋朱祁镇,在自己最宠信的大太监王振怂恿下,他居然突发奇想,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竟然下旨要御驾亲征,目标是蒙古瓦刺部。
很快,明朝就筹集了数十万的军队,以太监王振作为前军统帅,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地出发了。
瓦剌的统帅也先久经战阵,一贯的能征善战,当他听说大明王朝数十万军队前来,本来还有些忌惮。再仔细一打听,竟然是太监挂帅,他立即就放心的笑了。
王振带着朱祁镇到了战场逛了一阵,没有发现蒙古主力,只得掉头回家。本来,退路早就是提前预计好的,沿途的护卫和补给都已备妥。
不过,大太监王振竟然提议改道,从自己老家经过,说白了就是想显摆显摆。而昏庸的朱祁镇,竟然不顾军国大义,直接答应了。就是这次改道,直接造成了土木堡之变的爆发。
明军大军走得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很快刘备蒙古人追上。没费多大功夫,大明军队就损失惨重。不仅如此,甚至就连大老板朱祁镇也被围在了土木堡这个地方并被生擒活捉了,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当老板被瓦剌俘获的消息传回到北京时,满朝文武都傻眼了。因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可咋办?
大家开始唧唧喳喳,议论纷纷,有要主张南逃的,有要主张投降的。只有于谦,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朝廷固守北京城,履行“天子守国门”的箴言。
同时,为了防范蒙古人要挟,于谦出于公心而力推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要他紧急登基称帝,以便降低朱祁镇这个俘虏的谈判价码。
客观来讲,于谦这么做无可厚非,利国利民,唯独不利于朱祁镇本人。但是,或许于谦在这件事上太积极了,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重大隐患。
新帝虽然登基了,但瓦刺的军事威胁却还没有彻底消除。在统一内部的各种声音后,于谦积极备战,开展了积极的京师保卫战。
在于谦的指挥下,瓦剌军队连续攻击数日都无所战果,而且粮草不济,抢夺颇丰。眼看破城无望,不能继续扩大战果,只得撤退回家。
于谦一看蒙古人撤了,下令守军出城追击,一鼓作气将也先同学赶到了塞外。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送到了塞外,因为也先并没有恋战。
瓦刺虽说撤退,可也还是要给明朝找点儿麻烦,哪能让你于谦如此的顺心呢。于是,他们把朱祁镇这个大麻烦和大棒槌,直接扔回给了明王朝。定时炸弹留下,你们明朝自己拆除吧。
这下可就尴尬了,谁都以为自己的前任老板必定光荣殉职了,甚至连祭奠他的稿子都已经写好了。可是,现在这货居然被放了回来。
顿时,大明王朝就有了两个皇帝,而且都姓朱。这可咋整?
朱祁镇虽然昏庸,而且二逼,但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现在“光荣”归来;而朱祁钰,在坚守北京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积极的象征作用,最大限度维护了大明王朝的安危。
面对这个两难的抉择,于谦又旗帜鲜明的表态,支持朱祁钰继续当皇帝。而对朱祁镇,他主张尊为太上皇。
本来,事情发展到现在应该算是解决了。等个十年八年,等新皇帝的势力大了,地位稳了;等太上皇的势力小了,心态平了,也就能完成安稳过度了。
可是!变故又出现了!
1457年,朱祁钰年纪轻轻竟然会病重不起,而且他的独子也在此前离世。这下复杂了,在石亨、徐有贞等人暗中联络下,突然发动了“夺门之变”,把太上皇朱祁镇给翻了出来,重新拥上岗当皇帝。
朱祁镇重新上岗后,第一件事就是翻旧账,但凡被他认为是“朱祁钰的人 ”,有的被贬,有的被撤,有的被杀。
唯独,对于这个于谦,他有些难以处置。朱祁镇想到,杀他吧,他是英雄,人家刚帮老朱家打跑了也先;不杀他吧,毕竟是他率先扶持了朱祁钰上位,事后还逼迫自己当太上皇。
于是,朱祁镇先把于谦关了起来,想先看看朝臣各种于谦自己的反应再定夺。要是,于谦能够诚心悔过,上疏请罪,或许朱祁镇还能饶了他。最起码,肯定不会杀他,定夺也就是罢职回家了。
但是,于谦这哥们太过于耿直,或者还有些愚直,他待在狱中一言不发,每天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下,可把朱祁镇给气坏了。
而且,夺门之变的有功之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多次要求严惩于谦,否则政变就显得师出无名。
在这两方面作用下,朱祁镇尽管不情愿,但还是将于谦问罪致死。
就是这样一位有功于国家的民族英雄,被狭隘的皇帝朱祁镇给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