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如题所述

北宋山水画特点是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和无我之境。”(《美的历程》,《李泽厚十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167页。)这种客观性在于求真,而非求似,“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传荆浩《笔法记》)此处把六朝“气韵生动”这一对人物画的审美标准,推广到山水画的领域来,“它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终于成为整个中国画的美学特色: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164页)它使观赏者也能“移入情感”,使山水画不仅可望可行,还可游可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牧歌式”的亲密关系。其代表者是范宽的关陕峻岭,和董源的江南平远真景。

南宋山水画则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168)”“这里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不再是那种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相反,更经常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甚或某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170)诗意追求使画面没有流于庸俗和呆板,细节真实则使画面没有流于空疏和抽象。“北宋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变而为南宋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前者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后者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两美开峙,各领千秋。”(171)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3
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整体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到了南宋则侧重于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有限场景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它不象前期那样宽泛而多义,而是变的具体和分化了。

南北宋绘画异彩纷呈,北宋李成、范宽、郭熙的“三远法”、米芾父子的“米氏云山”,表现出北方山川的壮美;南宋四家马远、夏圭的“截景式“构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人思维。  南宋山水画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画变革的过渡时期,它作为南宋山水画创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既有对其前山水画风格、技法的继承和总结,又有对元代文人画成熟风格的启示和肇示.它的形成既受宫廷趣味的制约,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6-02-13
  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整体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到了南宋则侧重于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有限场景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它不象前期那样宽泛而多义,而是变的具体和分化了。

  北宋建立之初,在宫廷中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征召大批画家到画院供职,为宫廷服务。宋徽宗时,画院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南宋山水画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画变革的过渡时期,它作为南宋山水画创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既有对其前山水画风格、技法的继承和总结,又有对元代文人画成熟风格的启示和肇示.它的形成既受宫廷趣味的制约,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9-11-09
那个夏侯轻依有一个写反了
细节真实没有使画面流于庸俗或呆板-匠气
诗意追求没有使画面流于空疏和抽象-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