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上海好吃的特产糕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定胜糕
上海的传统定胜糕以粳米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红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匀,经过蒸煮而成,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种糕点源自南宋时期的杭州,而非常熟。上海最著名的定胜糕供应者是沈大成和乔家栅两家老字号。
条头糕
条头糕,又称豆沙条头糕,以玫瑰细沙为馅料,外包细腻的糯米粉团。撒上糖桂花即为桂花条头糕,还有一种创新做法是撒上椰蓉,称为雪花条头糕。
重阳糕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始于唐朝。重阳糕的主要配料包括镶粉(糯米粉与梗米粉的比例为1:4)、白糖、红绿瓜丝、香草和香精,馅料通常是豆沙,面料则为玫瑰花、核桃肉和瓜子仁。
薄荷糕
薄荷糕的制作工序包括将糯米和粳米搀和后磨成粉,与白糖、薄荷香精和冷水拌匀,之后筛成糕粉。用模子制成生糕坯,蒸煮而成。
重阳糕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始于唐朝。重阳糕的主要配料包括镶粉(糯米粉与梗米粉的比例为1:4)、白糖、红绿瓜丝、香草和香精,馅料通常是豆沙,面料则为玫瑰花、核桃肉和瓜子仁。
桂花拉糕
桂花拉糕的制作涉及将白糖用热水溶化后与糯米粉调制成糊状,蒸熟后冷却,撒上白糖和桂花,切成菱形小块即成。这种糕点色泽玉白,香甜糯滑,城隍庙绿波廊餐厅以之作名点。
七宝方糕
七宝方糕与奉贤方糕不同,它是一大块成型而非分割的方糕。方糕生坯的制作工序少了三道,但馅料更为丰富,包括豆沙、枣泥、芝麻等。
松糕
松糕是上海地区在农历岁暮新春流行的馈赠食品,始于嘉定。制作松糕需要将糯米和粳米掺合磨干粉,并在蒸糕时加入糖猪油丁和玫瑰或桂花增添风味。乔家栅和五芳斋(百果松糕)提供的松糕最为出名。
黄松糕
黄松糕使用糯米粉、粳米粉加红糖制成。这种糕点源于苏州,苏州最著名的黄天源老字号以此闻名。
蜜糕
蜜糕,也称百果蜜糕,将蜜枣去核与核桃肉切成碎丁,与糯米粉、白糖、蜜枣丁、核桃丁、松子仁、瓜子仁和清水拌匀后蒸制。晾凉后切片即成。
绿豆糕
上海的绿豆糕起源于清朝,主要成分包括绿豆粉、糯米粉、白糖和植物油。馅料通常是玫瑰豆沙,蒸熟后即成。五芳斋和老大房是知名的绿豆糕老字号。
赤豆糕
赤豆糕有原味、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三种。主要配料为糯米粉、粳米粉、白糖、红曲粉和豆沙,蒸制时加入猪油和玫瑰或桂花即成不同风味的赤豆糕。五芳斋和老半斋提供的赤豆糕最为著名。
橘红糕
橘红糕是南浔冬季时令小吃,配料包括炒糯米粉、绵白糖、糖桔皮、糖玫瑰花和红曲米粉。成品为小方块,红白相间,造型美观,糯滑可口,甜韧适中,带有玫瑰桔香。
云片糕
云片糕的糕粉要求很高,糯米要去除米皮,留下米心,磨得极细,连续过筛,绵细如面,炒熟后存放半年,拌合极细的砂糖使用。加入猪油、榄仁、芝麻、香料拌匀后压缩成形,最后切片,薄如书页。
叶榭软糕
叶榭软糕分为方糕、素糕和桂花白糖糕三种品种。方糕以猪油、豆沙、枣仁、红绿瓜丝、绵白糖为馅心,外现呈正方形,色泽鲜艳,特点为肥、香、甜;素糕混入上等绵白糖,外现呈大块长方型,雪白细腻,松、软、甜、凉;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猪油、豆沙制成,外观呈圆盘形,松、软、甜、香、肥。
千层油糕
千层油糕是扬州传入的名点,因此上海当年以老半斋和绿杨邨的最为出色。千层糕用发酵面、白糖、熟猪油和糖猪油板丁加工制成,呈菱形方块,芙蓉色,半透明,共64层,层层糖油相间,白如雪,揭之千层,绵软甜润。
枣泥千层糕
枣泥千层糕在油糕制作工艺上,每次折面在加砂糖、猪油的同时抹上枣泥,成品即成枣泥千层糕。
马拉糕
上海马拉糕源自广东师傅,适应上海人口味而自成上海名点。用发酵面团加白糖、熟猪油揉透,加入蛋液成面浆,上笼旺火沸水蒸成。
发糕
发糕的工艺源自上海马拉糕。大多数上海人不太清楚两者的区别。两者都是甜甜的,膨松柔软,断面有丰富的孔洞。发糕不加蛋浆,揉好的发酵面团饧至面团膨胀起泡时再蒸,一般糕上撒大枣,蒸法同马拉糕。
海棠糕
海棠糕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馅料是赤豆沙、白糖和花生油,糕粉是小麦面粉。制作时需将糕粉注入模具一半,加馅料,再次注糕粉至表面,加糖板油丁一粒,撒些黄瓜丝,烘烤后翻到另一铁板上,撒上白糖,再烤至白糖深化,翻过来即成。
梅花糕
梅花糕和海棠糕工艺相似,但模子形状不同,且多了玫瑰花和咸桂花作为配料,比海棠糕更为精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