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如题所述

1、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从多方面实施科学教育,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可达到十分可观的程度。

这方面的事例,在国内外的许多名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证实。智力的高低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的是在婴幼儿时期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广泛而粗浅的各种科学知识的教育一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智力是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智力因素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2、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听、看、说、写,动员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积极参与。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所以,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讲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让幼儿复述听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说出粗浅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念,这是培养幼儿的口头言语能力,也是对幼儿外部言语能力的培养。

3、科学教育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幼儿科学教育建立在科学儿童观的基础上。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强调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保护和培养,承认儿童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的整体素质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事实上,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外露,往往表现在探索的行为和问题的提出上。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而科学教育的启蒙,正是以幼儿渴望认识而又处于无知、想知之较多而又知之极少为契入点的。

应该为幼儿提供探索有关周围世界知识经验的相应活动,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幼儿科学教育主要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参与科学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实质。让幼儿充分参与科技活动,对幼儿观察、思维、认识、操作能力和探索兴趣等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儿通过观察并在教师不同程度指导下的自主活动的过程。幼儿通过亲身活动,作用于物体,观察其反应,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的,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因而,它在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科学教育有利予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之一。因此,成人的积极反应、引导、赞同和认可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得以持续保留。

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它对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教师给予的正确引导、鼓励,又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

这不仅使幼儿对学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成人的正确引导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5、科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创造性等品质的发展。

幼儿在一系列的科学活动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强弱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独立地进行实践操作,却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科学活动是幼儿乐于参加的有趣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

实践证明,不同的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

如:在开展“调皮的纸屑”这一科技活动过程中,由于给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材料,幼儿活动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实验,使得每位幼儿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磨炼了意志,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6、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森林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大气和水质的污染等等。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了解人类与大自然中的生物是相互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只要有一个环节遭受破坏,生态平衡就会失去,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灾难,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掌握了不少有关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从而意识到破坏环境的不良后果,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

在“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科技活动中,幼儿通过“植物喝水”、“植物出汗”这两个小实验,明白了植物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表演童话剧“保护我们的家园”时,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与剧中的小动物们一起哭,一起笑,表现出对丑恶行为的憎恨,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升华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长,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往往决定着他一生的成就。当年贾宝玉“抓周”时拿着胭粉钗环不放,立刻让贾政大人大为光火,直斥他将来必定是个酒色之徒。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通过“抓周”来预测幼儿的未来,或者从幼儿三岁、七岁时的表现就断言其将来的成就显然有不科学的地方。不过,这也说明大家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做的好,至少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在哪里?通俗点说,我们在这里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什么用?
首先说明一点,我非常欣赏能大胆提出“有什么用”这一问题的人,他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试想,当你“稀里哗啦”学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事情,发现对自己一点用也没有,那是什么感觉?所以,要研究、要推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得问问它“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也有很多种,有的是“实用之用”,有的是“人文之用”;有的是“当下之用”,有的是“将来之用”……需要多加揣摩,不然很容易陷入“极度功利主义”的歧途。
言归正传,说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作用。不妨先用一句话来总括一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培养、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简单来说就是爱问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而这些都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基石。没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就会停滞。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某人被骗多少钱的事情,这固然是因为他社会经验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他对遇到的事情很“漠然”,没有丝毫的怀疑精神,没有去想个为什么,非常干脆的就被人骗了。
所以,我研究科学教育的一个结论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缺失的人往往以“司空见惯”“漠然”的态度来看待世事,他很少去问“为什么”,很少去考虑一件事背后的原因——这样,面对坏人坏事,他往往失去“警惕性”,而面对突发事件,他又往往随波逐流,没有主见。
顺便说一点,好奇心和求知欲缺失的人常常也是难以发现生活之美的人。
2.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感官发展
科学教育中有丰富的科学实验、科学游戏、手工制作等,都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非常好的形式。
像我以前文章中提到的“手影戏”“折飞机”“捏泥巴(可用橡皮泥代替)”“做航模”等,都非常不错。
孩子经常动手,大脑、眼睛、手等要不断地协调,感官当然是越用越灵活。
3.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神奇校车》是一套不错的科普书,虽然学前儿童不一定认得里面的字,不过家长还是可以讲给他们听,听完后让孩子自己讲讲,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做一个科学实验或科学游戏(如折纸船)后,试着让孩子说出他是怎么做成的——孩子在完成“折纸船”后会很有成就感,这时候让他说效果会非常好——说得怎么样可以不用管,总之,有机会就要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进步一定很明显。
4.丰富孩子的数学经验
有的孩子在小学、中学数学学不好,可能和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关系。例如:从小就玩积木、滚铁环、堆沙堆……的孩子,他们往往对立体图形能有一个很好的感知,而没有这些经验的人却很难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几何体,特别是当几何体复杂时,立马就会一头雾水;有的孩子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经常算帐,所以孩子的口算能力、笔算能力也相对强一些……
当然,不是说丰富了孩子的数学经验他的数学就能考满分——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而且很不负责任——但它至少可以为孩子学好数学打下的基础。
5.帮助孩子科学地扩充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
扩充知识面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的聪明,小脑袋里装了很多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小大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往往非常自豪,殊不知,这正是我们的社会信息爆炸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扩充知识面,是指在科学教育引导下,让孩子健全、完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进而知道如何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决不是随手抓一把“知识”教给孩子。
6.锤炼孩子的品性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困难。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科学教育中,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锤炼孩子的品性。
这里说一个科学游戏:玩拼图。
玩拼图(我指的是很多块的那种)的人都知道——比尔·盖茨也经常玩拼图游戏——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游戏,是对一个人智力、细心、耐心、恒心的考验。我记得我表弟(今年已经上高二了)非常喜欢玩拼图,也很会玩,可就是坚持不到最后,往往是拼了一半就放弃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要完成一件事,不仅要聪明,还要能坚持,要相信自己能成功。
7.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感性的经验也越来越少——家长给孩子讲自己年轻时受苦的日子孩子无法理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而科学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
和孩子一起看《动物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养花,和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木工(做个小书柜),和孩子一起做科学小实验(如磁铁如何吸金属)、和孩子一起观天文、和孩子一起游山水……这样的孩子才真的是幸福呀!
8.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科学实验中、一个科学游戏中、一个科学制作……是一个完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需要“组织信息”→“缜密思考”→“提出方案”→“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虽然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还很稚嫩,但终究会将这一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刚开始,孩子是需要家长引导和帮助的。
9.促使孩子学会与其他人的沟通、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校里,孩子的科学活动可不是他一个人了,他要和其他小朋友一块来做。人一多,就会有摩擦,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产生,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怎么办?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受人欺负,常常介入“孩子之间的事”,其实,这正是锻炼他们正常处理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时机。建议大家只是给孩子一些引导,其他的,就让这些孩子自己去处理吧。
10.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对世界上的人、物、事的看法。以前的人认为好的东西,现在的人不一定认为好,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
学前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萌芽”阶段,您给他什么他就会学什么。我觉这时候给孩子一些科学教育的东西会更有利于他形成良好的观念,您觉得呢?

其实,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何曾细细想过它的价值?我们在爬山的时候,难道会去专门想想爬山有什么价值,然后列出一二三四?一个爱爬山的人往往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说:“我身体这么好,可能和我以前爱爬山有关系”
科学教育不也是这样吗?
虽然我们啰嗦啰嗦列了很多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可当我们真的和孩子一起做木工、做航模的时候,谁会去想这些?
只是到了孩子长大的时候,他回忆起来,脸上挂着微笑:“也许是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做木工,让我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