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派历史上真的有过?

华山派历史上真的有过没?还是。。

如果没有华山派,谁来介绍下华山上有没有什么寺庙

华山派历史上是存在过的。

华山派是道教的支派。在武侠小说中也常出现,以使剑著称。华山派以华山为主要据点而得名,常指全真道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

华山派为广宁子郝大通所创,由其弟子范圆曦、王志谨等进一步传播,成为中原主要武林门派之一。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

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有龙门、随山、遇山、华山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全真道为代称,祖庭为重阳宫、永乐宫、烟霞洞。全真道历史上有两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是金元时期丘处机真人和尹志平真人的扶教,二是清时期王常月祖师的中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

扩展资料

华山派武功:

1、紫霞功

本派功夫启于《易》理,源于无极图,无极为图,一分为二成阴阳;二分为四阳中阴。阴阳互相转化,互相依存,对立而又统一,即以说明宇宙万物化极变之理,也以此阐述武理与功法,上应天象,下应地物。

2、无极桩

两膝弯曲下蹲,两脚尖内扣,十指抓地,重心落于两脚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头正劲直,含胸腰直,沉肩收胯,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中、食指伸直相对,大母指上挑。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如握鸡卵,呼吸自然,由每次10分钟增至90分钟为度。

3、推山功
两足左右分开,成马步,头顶挎坐,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气沉丹田,而后座腿屈膝右拧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左右推,右拳变掌,向后推,目视右掌;随之体向左转180度,成左弓步,左手向左推,目视左掌。如此,左右为一次共81次。

4、摩云手

屈膝成马步,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由右拳向上缓缓推运,拳高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不动;随即右拳变爪,手指张开如抓东西一般,缓缓(用内力)抓掳至腰际变拳;同时左拳亦随之缓缓用内力推出,拳心向下,随即变掌后抓回,如此反复运81次。

5、拍打功

身体平开自然站立,或成前三后七之技击步,全身放松,以自己双手掌或拳拍打身体,先自头、面、前胸、腹部、两肋、大腿、自上而下,依次拍打,力量由轻到重,从身体能承受为止,同时体会受击部位的松紧和反弹的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真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有 华山派 是全真道支派,郝大通创立的

  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郝大通为开派祖师。郝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全真教祖王重阳之弟子。卒于金崇庆元年(121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该派活动无系统记载,仅见零星记录。
  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云逝世后,“为封其龛,葬于大涤山之金筑坪”。卷三《樊初阳律师传》亦谓贝本恒为华山派裔,谓其又从樊太初(号初阳)学,“得其宗旨”。
  《金鼓洞志》又记李仁凝事:“月峰真人者,即世所称妙衷定命真人也,姓李名仁凝,皈依常吉真人为师。隐于云窝山房,好清静,修性炼命,备尝苦楚。性喜洁,最爱花木,精修三十年。”据此,贝本恒乃华山派道士,又曾参学龙门派。他和弟子李仁凝在清康、雍、乾间活动于浙江德清、余杭一带。于此可见华山派活动之一斑。《诸真宗派总簿》第十三,记有华山派之传代派字,前四句为:“至一元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据此,贝本恒为华山派第十五代,李仁凝为十六代。

  华山有玉泉道观
  http://www.zh5000.com/ZHJD/zgdj/2006/djsd/zgdj-0010.htm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位于是陕西华阴,千峰耸峙,层峦叠嶂,气势磅礴,风景秀丽,不仅是著名旅游胜地,而且是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华山西元洞(又名三元极真洞天),为道教十天洞天之第四洞天;华山洞(又名太极总仙洞天),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四洞天。华山历来为道教徒向往的修道之地,北魏的寇谦之,北周的焦道广,唐代的金仙公主,五代的吕洞,宋代的陈抟,金元时代的王重阳、郝大通等,均曾在此隐修,山中如今还保留不少有关他们的遗迹与传说。华山奇峰峭壁、径险石危,建庙甚为不易;虽然如此,但依山傍岭而立,建庙亦不少。著名者有玉泉道院、东道院、群仙观、王母宫、镇岳宫、玉女祠、翠云宫等。其中以玉泉道规模最大,也最著名。该道院位于华山北麓谷口,建筑宏伟,回廊曲折,绿荫蔽天,清泉淙淙。据《华岳志》谓,陈抟曾隐修于此,仙逝后,他的辫子位在建“希夷祠”以示纪念,时要在宋皇祜年间(公元1049-1053年)。清代曾多次扩建“希夷祠”,祠院内“陈抟老祖殿”,祀奉陈抟塑像;东路有华佗墓、回廊、石舫、无忧亭、含青殿、希夷洞(内有石刻陈抟卧像)、山崧亭、凉宁、假山、池塘。院内风景秀丽,古树虬蟠,亭榭楼台,清泉绕流,还保存有历代名人撰写之碑碣、题记、匾额等文物。现在全真道十方丛林,道侣众多,香火甚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5
有的啊 是有华山派的
第3个回答  2019-06-05

有的

历史记载

《百字辈》

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嘉祥宗泰宇,万理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

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

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

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注:此诀乃回春功修持的宗旨和排辈的序列,一字一辈,从金代创立后传第一代至今,已历二十一代。(原文存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薄》

华山派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那时华山就有诸多道教的故事流传。在北宋初期有高道陈抟老祖隐居华山,因其道法高深受周世宗、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等皇帝的多次册封,陈抟老祖在华山演太极传理学为道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999年陈抟老祖血裔陈踏法祖师正式开创道教华山派并受到宋太宗赵光义册封为明月教主成为华山派开山掌门人。第二代掌教陈景元(1024-1094)字太初(一说字太虚),号碧虚子。北宋高道,著名道教学者,道教隐宗妙真道宗师。宋神宗曾赐号“真靖大师”。

华山派先后历经陈云科、陈仁书、陈易承、陈露信、陈梦亮、陈子确、陈法然、陈道易、陈空化、陈添灵、陈归忆、陈德兴、陈公旺、陈宏登、陈帅录等共十七代掌教的传承,虽然历经千年但是道脉永续、道宗传承从没中断。

公元1268年华山派第六代掌教仁君先师陈露信道长来到福建泉州传扬道法。

经过宋元时期成吉思汗对道教全真教的大力支持,全真七子之一广宁子郝大通祖师在华山创建全真华山派。为了区分两派之别华山派改称呼为(老华山派)。

老华山派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华山派永远遵循祖师爷:尊道贵德,敬天法祖;忠孝传家,弘法利生;无为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经布道、弘扬道法深受各地信众的认可与肯定。现在华山派的善信遍布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各国随处可见华山宗坛和组团前往华山朝圣的虔诚善信们。

扩展资料

武功简介

一、紫霞功

本派功夫启于《易》理,源于无极图,无极为图,一分为二成阴阳;二分为四阳中阴。阴阳互相转化,互相依存,对立而又统一,即以说明宇宙万物化极变之理,也以此阐述武理与功法,上应天象,下应地物。

桩为万功之基,历来我武级百珍秘,非嫡传不得其窍,全真华山本门亦即如此。以站桩调身(形),达到神、形、息、合一而悟到全真。

例如全真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称为铁脚先生。邱长春真人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血眠。”如此站桩练形九年,而入大妙,为全真道嵛山派创立者。

1、预备式: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形正中,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舌抵上腭,目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凝神定意,如此站立约1–3分钟。

2、龙旋法:

两手抬至腰际,插腰,手指自然张开,食、中、无名、小指等四指置于前腰,两手中指(本派称“黄龙指”)指腹放置于大横穴,两手拇指放置于志室穴。

3、腰部先向左旋转九回,即81次,成九九归元之数。(旋腰时,以缓慢和为度,幅度不宜太大)

二、无极桩

1、 两膝弯曲下蹲,两脚尖内扣,十指抓地,重心落于两脚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头正劲直,含胸腰直,沉肩收胯,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中、食指伸直相对,大母指上挑。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如握鸡卵,呼吸自然,由每次10分钟增至90分钟为度。

2、龙扰身:

(1)双手上举,手心向后,然后下拉至丹田前,握拳,成双拳锋风持状,身体随下拉之势缓缓上升,至双腿伸直。

(2)双手变掌,成掌心向上,然后,内襄外翻,手心向外,向上成托天状,缓缓上推。随之,身体缓缓下蹲成马步。

(3)龙拔身一起一落为一回,共做八十一回为度。

(4)意念由手掌—-丹田—-腿—–足,随上托下拉要有拉开、托山之意,同时体会内力之运使。

三、推山功

1、两足左右分开,成马步,头顶挎坐,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气沉丹田,而后座腿屈膝右拧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左右推,右拳变掌,向后推,目视右掌;随之体向左转180度,成左弓步,左手向左推,目视左掌。如此,左右为一次共81次。

2、双脚成前三后七之技击步,立于墙前或树前两掌按于墙(树)上,放松,含胸拔背,将丹田之气引至双臂及双掌,此时全身聚然一紧,迅猛发劲,将气集中一点,重心亦猛然前移,然后,重心下沉后移,准备第二次发劲,此功为81次为度。

四、摩云手

1、屈膝成马步,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由右拳向上缓缓推运,拳高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不动;随即右拳变爪,手指张开如抓东西一般,缓缓(用内力)抓掳至腰际变拳;同时左拳亦随之缓缓用内力推出,拳心向下,随即变掌后抓回,如此反复运81次。

要点:呼吸自然,不可努气,同时腰如磨盘随拳爪回左右转动。

2、由马步桩身体左转成前三后七之大虚大步桩式。双手随左拧身爪立于胸前,左手前,右手后成格斗式。

目视前方,右爪变拳向前缓缓推进,拳心向下;左爪配合带至左腭下,拳心向下,右拳变爪,回抓带,左拳向前推进,如此左势做81式,随后,右拧身180度,成右大虚步式,按上法练习,亦81次为度,要求:脊柱正直,头有上顶之意,臀部有下坐之势,呼吸自然,意微注小腹(丹田

五、拍打功

1、 身体平开自然站立,或成前三后七之技击步,全身放松,以自己双手掌或拳拍打身体,先自头、面、前胸、腹部、两肋、大腿、自上而下,依次拍打,力量由轻到重,从身体能承受为止,同时体会受击部位的松紧和反弹的力度。

2、(1)将上体露出,躺于床上,仰卧,意念集中丹田(3—5分钟)双手相叠,左手下,右手上,盖于丹田。

(2)以双手从丹田开始先顺时针,由小到大推揉81圈,正好遍布整个胸腹,然后再逆时针由大到小推揉81次,使气回归丹田,然后静养到丹田热为止。

3、用药法:前功毕,使行药法。分内外两法,困内腹,非面授不得其窍,易出偏,故略之。

(1)汤洗法:汤洗之法,使气行透,功入内,肌肉富有弹性,加速功夫过程。食盐50克、丁香10克、白芷10克、川穹5克、地骨皮50克、虎骨20克、老桂木10克。

(2)将上述药加水煎之,水沸即用。方法为:用布浸药水,擦上身及双臂,到发红,发痒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华山派(道教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