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需要15首中国音乐作品及其作曲家,作品寓意和内容或场景

快啊~~~
是15首啊~~

1.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 陈钢)

1959年写成并初演。当时,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2. 良霄(刘天华)

良霄,(二胡独奏曲),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这是刘天华著名十大二胡名曲之一,为除夕之夜即兴之作。曲调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的怡然自得之感,族律轻盈柔层展开,引人入胜,充满了诗情画意。
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悠扬如歌,情绪活泼开朗,表达了欢快的心情,作者借用了中国诗歌的起、承、转、合的手法,使旋律层层展开并一唱到底,曲中欢快的情绪,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 新疆之春 (马耀中 李中汉)

《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曲,是由马耀先和李中汉于1956年创作的。当时两位还都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先是由马耀先写出了作品的初稿,然后,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了华彩段和钢琴伴奏(本乐谱采用了司徒华诚编写的华彩乐段)。作品首演于1958年,同年署名耀中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来,还被陈又新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小提琴曲集》。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1949-1979小提琴曲选》。
《新疆之春》旋律欢乐优美,热情奔放,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生动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人民欢乐的生活情趣。该曲曾被改编为重奏、齐奏、管弦乐和民乐合奏等多种器乐曲形式。为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强劲有力,并以装饰音镶嵌的二分音符长音起始,音乐逐渐分裂,转入以跳弓演奏的活泼跳跃节奏音型,继而出现流畅华丽的连弓奏法。中段先后转至D大调与原调性A大调,在双弦上演奏舞蹈性节奏的旋律,以表现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音乐进入高潮后,突然引入一段以左手拨弦、和弦音型以及快弓奏法交替出现的华彩乐段,然后进入主题再现的第三部分。曲尾出现三小节以核心音调材料构成的慢速尾奏,小提琴与钢琴同奏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

4. 在银色的月光下(王洛宾)

《在银色的月光下》,歌曲旋律动人,但源头模糊,据说王洛宾先生是听了一位塔塔尔族的青年演唱了这首歌曲后记录整理的,而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塔塔尔族民歌。而经过编导的认真调研,至今没有找到它的源头。
多少中国人吟唱、弹奏的青海民歌.这首歌里面对往事深浓依恋的感情,追忆背叛自己的恋人的歌曲,无限思忆诉诸月光下,温婉低沉.只有中国人才能演绎出这首歌里面对往事深浓依恋的感情,也只有潜心修造音乐与中国文化的人,才能演练出歌曲深含的意境。

5.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刘奇)

乐曲取材自四十年代在中国陕甘宁边区传唱的歌曲,这首高亢奔放的陕北民歌,以它独特的魅力,至今为人们普遍传唱。歌曲改编后除了保留浓郁的地方风格,更发挥了小提琴特有的技巧,使乐曲成为中国小提琴曲作品的经典。
这首歌用了两首民歌素材,一首是陕北《信天游》,一首是陇东(甘肃东部——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分区)的《十八姐担水》。《信天游》的节拍,改变成二分之二,使它的气息更悠长,更舒展;并运用调式转调手法,把上下句的单乐段,变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段落。《十八姐担水》在结构上基本没变,只作了音的调整和中间加了间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