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清华大学始建于1909年,1911年完成第一期建校工程,经费来自庚子赔款。未经几年,清华大学就成为当时国内的著名最高学府之一。以后又分期扩建,到1933年基本成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往西南(云南),联合组成“西南联大”;1946年迁回北京。因具体情况不同,清华大学校园内没有过去存留的各种独峰石,校园内主要是草坪和树木。

近年来,一些省市为答谢清华大学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各地学子为报答母校的教育、培养,先后赠送各地独特的、精美的、稀缺的独峰石。这些独峰石对美化清华大学校园景观和弘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发挥了很大作用。笔者在清华大学校园内收录独峰石12块,本书选录其中7块。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华-1a,b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迎春路西侧,灰白色灰岩,习称:太湖石

石高3.53米、宽1.45米、厚1.05米。石体外形近似童话小说中的小屋,与中国古代兵器——矛也相似。石体正面有很多孔洞,邻近有一枝攀缘植物的枝茎长在石体缝隙中。石体背面平整,但留有土黄色残留物。此石似经人工刻琢。石体直接置放在泥地上。

清华-1a

清华-1b

清华-2a,b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观畴园东侧,灰白色灰岩,习称:太湖石

石高6.50米、宽4.20米、厚1.10米。石体外形两端较窄,中部最宽。整个石体表面布满大小不等孔洞和沟壑,以“千窗百孔”比喻不为过之,在太湖石中属罕见珍品,此石直接置放在泥地上。2008年2月由无锡市委、无锡市政府赠送。

清华-2a

清华-2b

清华-3a,b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至善路东端的世纪林东南角,灰白色灰岩,习称:太湖石

石高2.35米、宽5.20米、厚1.15米。石体外形近似一头昂首驮车正在奔跑的动物。石体后半部破碎,石体前壁几乎全部被消融。石体背面平整,但中部石体表层也被溶蚀了较大一块,形成一个不规则凹穴,石体其他部分有少量圆孔。此石系太湖石中横卧达五米以上,形态又很特异的,应属上品。基座长方形。此石置放于2011年4月。

清华-3a

清华-3b

清华-4a,b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南侧,灰褐色灰岩,习称:灵璧石

石高11.92米(包括埋在地下部分)、宽4.10米、厚2.20米,重120吨。石体形似一把剑,石体中部有一条纵沟,两侧为羽状小沟,整体十分壮观,充分显示灵璧石特征。背面较为平整,表面留有锈黄色残留物。a为正视,b为背视。此石是安徽省校友会于2011年4月清华大学校庆100周年时赠送。此石为北京市现有的灵璧石独峰石体中最高(长)的一块。

清华-4a

清华-4b

清华-5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甲所旁,蛇纹石岩,习称:灰玉、岫玉、“母子”

石高约4米、宽1.54米、厚0.96米。此石整体形似蛋状,蓝黑色和白色相间。石体上部白色中有一个形似的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孩子仰视母亲,故以“母子”命之。母子下面有一条小狗在主人脚前。此石于2011年4月由辽宁省委、辽宁省政府赠送。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华-6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西门内,花岗岩,人文称谓:三峡石

此石体由两块石体组成,大块(南侧)为三峡坝基的基岩——花岗岩,高1.20米,宽3.15米,厚3.80米。小块(北侧)为灰岩。两石组成一座“连绵群山”。此石由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三峡建设总公司和70年代校友于2008年联合赠送。

北京的奇峰名石

清华-7a,b 此石置放在清华大学西门内清华路南侧,石英岩,人文称谓:“桂韵”

石高4.05米、宽3.30米、厚2.03米。此石由火山熔流凝固而成,故形态多变,表面有大小孔隙。石体呈现棕黄色。此石系清华大学广西校友所赠。

清华-7a

清华-7b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