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王安石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为信条,锐意变法,但终因众多的因素而致失败,

(9分)王安石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为信条,锐意变法,但终因众多的因素而致失败,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官僚集团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1068年底前后,王安石与司马光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与吕公著书》材料三 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各自的观点。(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2分)(3)据材料三,评论朱熹的观点。(3分)

(1)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2分)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2分)
(2)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则全盘否定。(2分)
(3)朱熹的观点有失公允。(1分)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一些弊端,但变法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的改革尝试,给沉闷的宋朝带来了希望和朝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2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