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值得保留到今天的思想观念或风俗习惯?

如题所述

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代代延续,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传统文化有四大特点:一是新旧交融性。

传统文化是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结果,渗入了每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并非古人的独创。二是相对稳定性。不可否认,传统文化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吸取新内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稳态的东西,有相对不变的一面,能够超越时代而长久延续。凡不具有这种稳定性的文化现象,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淘汰,不成其为传统。三是伦理性。尽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伦理观念标准、表现形式不一,但这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强制的法律范畴之外的社会道德观念认可而淬的。四是广泛的社会性。传统文化既不是贤哲的观点,也不是少数人的思想倾向,它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整体意识和总倾向。

结合上面,我们可以试着对中国传统思想做一下粗陋的总结。它是指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释,儒,道以及百家诸子为主导文化的氛围下形成的精神文化现象,在风俗、道德、文化、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体现。 1.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当然是以孔,老,庄等诸子为首,一是由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在当时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是出于统治者对于百姓思想的“管理”的需要。。。后来的程朱理学的影响也颇为广范。。。至于对各家思想进行总结,则不在我能力和兴趣范围内。 2.在道德伦理方面,则似乎是儒家思想为主,这方面的典故也是多如牛毛,无需我赘言。。它要求人们忠孝仁义,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历代也是奉为圣言。。。 3.在社会制度方面,“三流九等”,“三教九流”。。。各朝不一。但社会结构一定是金字塔形,“天子”站在百姓头上。 4.生活方式的问题,衣食住行无一不是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4
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写道“亚岁迎祥,履长纳庆”。明代的江源在《十二月词十二首复次官汝清韵》写道“小至初临生一阳,履长纳庆祝君王。从今日永知何用,刺绣功添一线长。

冬至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代有赠鞋袜给尊长的习俗,表示在足履最长之日祝福老师、长辈健康长寿。
第2个回答  2019-07-04
,这一思想观念也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很对人还有这种传统的观 念,认为婚姻应当门当户对。许多互相深爱的年轻人怎么也越不过“门当户对”的门槛。 也许从还没正式开始恋爱开始,父母就已经给他们灌输了“门当户对”的概念,这甚至 比“郎才女貌”还重要。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冲破这一世俗观念,追求平等。有现代学者认为“三从四德”是古代女性的地狱,在近代,有人高喊“婚姻自主, 要破除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观念”的口号。可见“三从四德”存在了很多的弊端,。

我们要反对“三从四德” ,提倡消除夫权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使女子在人格上获得与 男子平等的权利,反对女子只要求贞操的片面行为,争取婚姻自主的平等权利。
第3个回答  2019-07-04
我能想到的应该有很多,首先是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应值得我们每个人值得去赞扬,现如今每逢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的长辈们磕头拜年,重很小的小孩到老人的儿女都会给老人们磕头,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观念,告诫我们一定要尊老爱幼
第4个回答  2019-07-04
《周礼》中记载:‘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从周朝开始,每年的冬至都会祭祀天地祖先。在唐宋之时,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到郊外祭天,而普通的老百姓则在家祭祀祖先。

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的探索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节日更具仪式感,更具有美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