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改名西安的原因?

长安,顾名思义,长治久安的意思,取名字是个彩头,但是后来更名为西安了,有什么时代意义吗?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朝代更替,每一个朝代都会选择一个都城。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名的都城非常多,有洛阳,长安,开封等等,它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独有的痕迹。但是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长安或许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长安和西安它们两个有一定的关系,西安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明朝,实际上西安也并非真正的长安。

一、长安并非西安

长安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乡,也就是长安乡。在汉朝的时候,由于郡县制,长安乡改为长安县。但是因为汉朝的都城在长安县,所以又被称为长安城。直到了唐朝,长安城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长安县,另一部分属于万年县。因为两个县合起来的寓意很好,于是也就这么成立了。所以古代的长安既指长安城,但是长安城更多指的是唐朝的长安城,另一个长安城指的是长安县。

二、西安名字的由来

长安区是现在西安管辖的一个区。西安在唐代的时候叫京兆府,直到了元朝,它又被改为了奉元路。到了明朝的时候,奉元路才被称为西安。所以西安的由来很不容易。到了民国的时候,西安本来被废除了这个名字,但是后来又被改回来了,也包括了长安区在内,西安的管辖范围又被扩大了。所以西安的名字就这么由来了。

虽然西安的名字的由来经过了很多的变革,但是每个名字的由来也反映了各个朝代不同的地方制度,表现了统治者对地方的整治和管理,也是朝代的变化和不同。所以,长安和西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也都见证过历史,是不会说话的史书,同样应该得到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03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第2个回答  2020-12-25

西安本命“长安”,“长安”寓意极好,为何把它改为“西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长安正式改名西安府,西安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小中原文化”是对“大中华文化”的矮化。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西安”和“西宁”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长治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西安了,成了与“西宁”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意而为之的结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16
西安的前身是西安府,西安府的前身是奉元府,再往前是安西府,安西府是京兆府改的名,再往前是大安府、雍州、京兆尹,长安一直都是西安包括他前身们的下辖县之一。
这个所谓的长安改名西安本身就是错的,哪来的什么原因?
而且长安的长治久安之意是后世附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