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构里,署与局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署与局、部、委员会等的称呼,多由历史渊源造成,但在本质上只是名称的选择而已,其国家机关的性质是一样的,至于其具体的行政级别,还要看具体情形。在我国称之为署的,有审计署,为正部级单位;地区行政公署,多为正厅级;海关总署,正部级单位。


       一、审计署

       1、根据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91条的规定,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是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省级的,称之为审计厅;省级以下,称之为审计局。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2、1981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建议成立国家审计总局。1981年10月,财政部设想了三种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名称,即“国家审计院或审计委员会”“国家审计部或国家审计总局”“财政部下设审计总局”。1982年6月,在审计机关筹备,提出“国务院设国家审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审计院,县、市设审计分院”。至此,“国家审计院”这一名称暂时固定下来,并开始使用。1983年,为体现独立性、权威性,突出审计机关和其他部委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2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审计机构名称及其人员编制问题。会议确定,国务院审计机关名为“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名为“审计局”。至此,新中国最高审计机关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

       二、海关总署

       1、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上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关总署;第二层次是广东分署,天津、上海2个特派员办事处,41个直属海关和 2所海关学校;第三层次是各直属海关下辖的562个隶属海关机构。此外,在布鲁塞尔、莫斯科、华盛顿以及香港等地设有派驻机构。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48000余人。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2、宋、元、明时期,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首次以“海关”命名,先后设置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1861年起海关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1902年改为外务部)统辖;1906年改隶专设的税务处;1928年后改由财政部关务署统辖。 海关的最高机关是总税务司署。

       三、地区行政公署

       是我国第二级行政区“地区"的管理机关,是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经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管理几个县、自治县和市,不是一级地方政权。

       行政地位相当于设区的市级政府,1975年以前称专区,设专员公署。始设于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后称地区,设行政公署。

       四、“局”的情况,有三种情况

        1、总局:具有部级职权,但不具部委地位,在序列上不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如国税总局、体育总局等(局长也是正部级);

       2、各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如国家测绘局、邮政局等。行政级别副部级。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行政级别副部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7
实际上除了部、署、局外,还有委员会,以及会、院、办等其它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
“部”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委”也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与部不同的是它采取合议制。不过注意:国务院有的办事机构也称委,如国资委,但却不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署”的称谓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习惯,有的署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如审计总署),有的则不是(如海关总署)。
“局”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具有部级职权,却不具部委地位的,称为总局,序列上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如国税总局、体育总局等(局长也是正部级);第二种是各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如国家测绘局、邮政局等;第三种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习惯上也称后两种为“副部级局”。

在国务院所有部门中,部和委以及办公厅、审计总署、人民银行等是最有地位的,因为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领导须经人大通过法律程序任免。剩下的都属于“办事型”部门,其主要领导由总理直接任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13
冠国号的总署是正部级,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而总局分正部级总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 。副部级国家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