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针对西游记的评价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对鲁迅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一点意见

去看看大闹天宫之前,孙猴子与仙班各位以兄弟称呼,乱了辈分,但猴子人缘极好,大家都喜欢他率真的个性,都乐意与他交往。所以有了这个埋伏后来的闹天宫时,众仙家也都是虚与委蛇敷衍了事而已。

只有太上老君被猴子偷了仙丹,玉皇大帝和王母被“欺君”,其余的都觉得猴子还是好的,除了顽皮点。所以即使是哪咤父子四大天王基本也是卖了人情的。二郎神本身是玉帝亲戚,又常年在下界工作自然对猴子很是不满,何况人家二郎神英明神武才叫个“小圣”,为何你猴子叫“大圣”明显是欺负人,搁谁都咽不下这口气,是吧?于是才有小圣逞能擒大圣。还有二郎神的800草头兵,梅山兄弟帮忙--封神榜里梅山兄弟都是个顶个的厉害,尤其是大哥袁洪,本是一得道神猴,也懂72变,连二郎神都降伏不了,最后还是女娲出面搞定的。想必又经过千年的修行,比孙猴子还厉害了。紧急关头,太上老君还拿金刚镯砸了老孙的头,给砸蒙了。

因此,大闹天宫并非是众仙无能,实在是在“徇私枉法”。
你看后来,随便谁的坐骑,谁的扇子,谁的腰带,谁的宠物都能给老孙一个下不了台。主要为了凑够81劫难,一般都是“失误”--如童儿冷不防偷了宝贝,坐骑看管不严走失,宠物乘机溜走。连顶没有本事的嫦娥仙子的一只小兔兔都叫老孙吃了苦头,更别说是菩萨的一条鲤鱼了。

其实唐僧肉只是一个借口,你没见书上写唐僧是谁?是如来的弟子,随身有值日功曹,天丁天甲,24小时保镖不离,暗中保护。猴子,猪妖,河怪三人不过是碰巧被选中罢了。其实派牛魔王,派猕猴王,派大鹏王,只要随便有点本事的,都可以取西经。孙悟空是偶然中的必然而已。

因此,楼主“别弹溜溜”其实没有弄明白。不是说大闹天宫时猴子厉害,取经就不厉害了。还是厉害,不过,一来他得保护唐僧--前面说了,唐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死的,保护其实没有必要。二来是因为既然要破81难,不如派自己人的坐骑宠物宝贝童子等等--能保证安全,还能安排临时工作,一举两得。下界的妖怪就没有太高的安全系数,它们都是中了如来佛的奸计:什么吃了唐僧肉能如何如何。还不是安排它们给孙猴子当肉靶子打?它们最可怜,是斗战胜佛的牺牲品。你看人家天上来的妖怪,都叫主人领回去“责罚”了!而下界的妖怪,最厉害的就是六耳猕猴,也被如来纵容孙猴子给灭了。其他没有靠山的,基本都是打回原形,打死了。稍有来历的都有靠山来救,比如李天王的干女儿,那只老鼠居然也有靠山就没有被老孙打死。

所以,我的理解是,与其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不如说是世情小说更贴切些
http://www.tianyabook.com/luxun/zgxs/01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6
  http://www.tianyabook.com/luxun/zgxs/019.htm

  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6〕(《潜研堂文集》二十九)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昀〔6〕(《如是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决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作者为何人。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客话》)〔7〕等,已皆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吴玉搢(《山阳志遗》)〔8〕亦云然,而尚疑是演邱处机书,犹罗贯中之演陈寿《三国志》者,当由未见二卷本,故其说如此;又谓“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则第志俗说而已。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一五一○——一五八○)。杂记之一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表),余未详。又能诗,其“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陈文烛序语),为有明一代淮郡诗人之冠,而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邱正纲收拾残缺为《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9〕吴玉搢尽收入《山阳耆旧集》〔10〕中(《山阳志遗》四)。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11〕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著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
  《西游记》全书次第,与杨志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前七回为孙悟空得道至被降故事,当杨本之前九回;第八回记释迦造经之事,与佛经言阿难结集不合;第九回记玄奘父母遇难及玄奘复仇之事,亦非事实,杨本皆无有,吴所加也。第十至十二回即魏征斩龙至玄奘应诏西行之事,当杨本之十至十三回;第十四回至九十九回则俱记入竺途中遇难之事,九者究也,物极于九,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难;而一百回以东返成真终。
  惟杨志和本虽大体已立,而文词荒率,仅能成书;吴则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极广泛,于《四游记》中亦采《华光传》及《真武传》,于西游故事亦采《西游记杂剧》及《三藏取经诗话》(?),翻案挪移则用唐人传奇(如《异闻集》《酉阳杂俎》等),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如灌口二郎之战孙悟空,杨本仅有三百余言,而此十倍之,先记二人各现“法象”,次则大圣化雀,化“大鹚老”,化鱼,化水蛇,真君化雀鹰,化大海鹤,化鱼鹰,化灰鹤,大圣复化为鸨,真君以其贱鸟,不屑相比,即现原身,用弹丸击下之。
  ………………
  然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如金浛山之战(五十至五二回),二心之争(五七及五八回),火焰山之战(五九至六一回),变化施为,皆极奇恣,前二事杨书已有,后一事则取杂剧《西游记》及《华光传》中之铁扇公主以配《西游记传》中仅见其名之牛魔王,俾益增其神怪艳异者也。
  ……………………
  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详见胡适《西游记考证》)。如记孙悟空大败于金浛洞兕怪,失金箍棒,因谒玉帝,乞发兵收剿一节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4
d,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
第3个回答  2007-09-22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针对西游记的评价是“明之神魔小说”神魔
第4个回答  2020-04-17
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