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科举制产生的必然逻辑

如题所述

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科举制度, 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各科, 定期进 考试知。但“德行”的标准是很难把握的, 一般地方官 行统一考试, 考中之后即授给官职, 也就是所说的 员要了解本地有德行的人, 往往只能根据本地豪门、 “开科取士”或“分科举人”。统一考试中, 考生来源不 名士们的“请议”。 所以, 自东汉以来, 士人中逐渐形 分贵贱, 一律平等, 这样下层人民就有可能参政议 成一种品评本乡人物的社会风气。“名士”的评议自 政, 进入国家决策部门, 而且考生是自己报名参加考 然成为地方官员察举的重要依据, 这样对人物的品 试, 不再需要别人举荐, 这样参政之路通过考试向全 评、察举渐为各地“名士”所把持, 而这些“名士”几乎 民开放。科举选拔人才“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以考试 无例外都是本乡豪门出身, 因此即使是正直的官员, 优劣和才能高低定资栺, 彔用考试的优胜者。它不同 其察举实际上仍受本地豪门的左右。自东汉以来, 地 于汉代察举制重德行、名声, 也不同于九品中正制重 (主阶级中逐渐分化为世族有名望、世代做官的豪门 门第出身。 所以,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完善, 即是九品 ) ( ) 大姓和庶族 中下层地主, 所谓“寒族”两大阶层, 中正制, 亦即特权政治的衰落过程。 由每月品评人物的风气发展而来的魏晋南北朝“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31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选拔促进科举制的诞生。
第3个回答  2020-12-30
国家需要人才来管理,当然需要从全国选最有文化,并且最聪明的人。科举制度,是选人才最好的方法。
第4个回答  2020-12-30
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统治都需要一定的政治人才,选择人才的方式很少,科举制是最简单和最公平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