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陀选择出家?

如题所述

本期导读:我们要很真切地认识到,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远离痛苦,获得快乐,需要阳光,需要佛法。本期推出“感悟人生”系列之六《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探讨如何拥有生命的阳光,如何拥有一颗分享的心,分享佛菩萨、善知识、同行善友的经验、福德、成就。慢慢我们自己也享有了——享有智慧、享有慈悲、享有功德。

佛言祖语:于欲觉悟者,彼处不复染。如是不染者,是则为牟尼。——《杂阿含经》卷四十五

学诚法师法语:割爱辞亲能够做得到,远离五欲也能做得到,这恰恰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一般人是需要五欲的境界,需要父母家人的一种亲情。而释迦牟尼佛出家,刚好在这两点上是与常人不一样,与一般人不一样的。

文章:为何佛陀选择出家?

释迦牟尼佛最初出家的时候,是跟一个名外道学习,他的名字为阿罗逻迦兰。他跟这位外道修行的时候,这位外道,他是修无想定。

他问释迦牟尼佛:世间人对于色声香味触——五欲的境界容易着迷,不容易解脱,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对五欲的境界如此厌恶呢?世间一般的人对割爱辞亲这种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也可以说在世间来讲最难以远离的、最为痛苦的事情,为什么你能够做得到呢?

割爱辞亲能够做得到,远离五欲也能做得到,这恰恰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一般人是需要五欲的境界,需要父母家人的一种亲情。而释迦牟尼佛出家,刚好在这两点上是与常人不一样,与一般人不一样的。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一般人的追逐五欲,因为觉得五欲的境界是快乐的,所以会拼命去追逐,然后来满足自己内在的欲乐。我出家为了求解脱,为了要救度众生。所以佛陀内在的愿望不是以五欲获得为足为快乐,而是以拯救天下苍生、普度众生为乐,为快乐,为乐事。

五欲的这些境界如梦如幻,不是永恒存在的,也不是无限存在的,它是暂时存在的,它是无常的,它本身不存在厌恶不厌恶的问题。这就是佛陀对第一个问题的他自己的考虑。就是他为了要普度众生,而不是出家是因为对五欲的境界非常厌恶才出家。

这些境界本身不存在好恶的问题,好跟恶是在人的心,就是自己的心,好乐心在哪里。佛陀的好乐心是为了救度众生,他的好乐心不在于这些境界上面,常人的心,好乐心是在这些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上,这个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割爱辞亲。远离这些亲情很不容易做到,这些亲情也是如梦如幻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人生百年终有一别嘛,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这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说早跟晚的问题,最终都是要别离的,这是肯定的。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日出家用功修道,实实在在能够对父母、对众生有大利益、有大贡献。

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回答阿罗逻迦兰的两个问题——如何来看待五欲以及如何来看待亲情,当时的佛陀就能有这样的一种认识。(2)(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6年10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