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弟子规。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这句话,最好能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和难认的字的拼音。再全部解释一遍谢啦~
能发下这句么?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最好能有每个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bù có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

【词语注释】

从容: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

揖: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

践:踩、踏。

阈:门槛。

跛:不正,指像腿脚有毛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一样。

倚:靠。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箕,像簸箕一样;踞,蹲坐。

髀:股部,大腿。

【白话译文】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这几句出自《弟子规》“谨”一章。

扩展资料: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三言韵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6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 立端正 深圆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揖:拱手行礼
践阈:踩踏门槛
跛:走路时身体不平衡
倚:靠着;偏,歪
箕踞: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
髀:大腿,亦指大腿骨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像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腿,这样才能表现出优雅怡人的姿态。

参考资料: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5696376、字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06
步从容1 立端正 揖2深圆3 拜4恭敬 勿践5阈6 勿跛倚7 勿箕踞8 勿摇髀9

注释
1从容 cóng róng舒缓,不急迫。2揖 yī古代的拱手礼。3深圆 指作揖时低头曲身幅度大。使身体弯得近于圆形。4拜 古时下跪叩头及打躬作揖的通称。“ 揖深圆,拜恭敬”采用互文手法。是说作揖礼拜动作要表现出恭敬态度。《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5践 踩,踏。 6阈 yù 门槛。7跛倚 bǒyǐ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 8箕踞 jījù两脚张开前伸,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踞”是最失礼的坐相。《礼记·曲礼》:“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9髀 bì大腿。

翻译

进门出门或在门口逗留时,不要脚踩门槛。站立时身子不要歪着或斜倚着什么。就座时不要两腿伸出去盘成簸箕的形状。站立或就座时都不要摇晃大腿。

http://luchunjie62.blog.163.com/blog/static/3254272201081201356782/
第3个回答  2011-09-06
阈(yu四声)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出优雅怡人的姿态。 还有问题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其实也可以在百度查到的
第4个回答  2013-03-15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要稳重大方、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所谓“ 立如松, 行如风, 坐如钟,卧如弓”。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作揖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他修养和素质的具体反映。走路稳重,站立端正,说明他具有沉稳、正直、不慌乱、不毛躁的性格;行礼时恭敬、谦和,说明他从内心深处尊重对方,使受礼者感到被尊敬,产生好感,很容易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所以不能轻视这些行为。《了凡四训》里面讲:“大都吉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吉凶祸福,通过这些身体的礼节、行为就可以预测他的将来如何。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非常恭敬、厚道,那么他必定有福报;如果是轻薄、傲慢、懒散,那么这种人必定会招惹祸患的。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不要歪倒斜靠在墙边,这样看起来很不庄重。坐的时候不可以两条腿岔开像畚箕一样,更不可以养成抖脚的坏习惯。有些人一坐下来腿就拼命地摇,这些都是心很浮躁、不安定、轻浮、傲慢、非常不雅观的举动。
俗话说:“男抖穷,女抖贱。”做父母的看到子女有这些不好的举动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从小予以纠正,不然等他习惯养成,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人家看你一副轻浮的样子,一定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做父母的更应该首先以身作则,去除这些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