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插队是什么?

如题所述

插队是指插队落户,“上山下乡”运动。知识青年插队,是文化大革命时将知识青年、干部安插到农村生产队落户,参加农业劳动。也叫做“知青下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966年----1977年,由于城市的初、高中的学生,没有大学可上,又没有就业机会,所以把大量的城市青年。下放的农村劳动。把农村本来的吃粮问题弄的更加艰险,知识青年没有在农村得到应有的照顾,毛主席曾经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在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所以,狂热的青年来到农村后,远不及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在文革以后,除个别已婚的人外,其他都返回原城市。
当然在农村的一段时间的锻炼,磨练了他们一生的意志,无论现在他们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难不倒他们。这一阶段的经历。是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有很多知青,纷纷回到原来下乡的地方,回味带给他们一生宝贵财富的地方。来感谢当地人民的当年的关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19
也就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就是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这是文革时期的事情。详细缘由参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666117.html?fr=uc_push&push=ql&oldq=1

第3个回答  2012-03-19
为了相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就叫插队。
第4个回答  2012-03-19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文革时期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摒弃传统教学,过分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征召范围。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
因此,知识青年插队只在上山下乡过程中,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那一部分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