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寿命不会超过三百年,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呢?

如题所述

秦朝一开始确实做到了,它以郡县制为根本,辅以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文书系统为技术支持,建立了一套超前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这么说,秦帝国是自公元前2世纪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由中央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的国家。这种集权方式有极大的好处,既可以确保稳定税收,又能确保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应付战争或其他大型工程。

因此能掌握这两大优势的王朝都是史上闻名的大盛世,即便是秦隋也不可谓不盛,只是过度透支了动员力,以至劳民伤财,随即短命而亡。但经济发展是波动且弹性的,靠一时丈量土地、审查户籍所建立起来的固定制度随时间的推移,会渐渐不符合现状,从而失去一开始的高效率。

根据封建社会经济规律,土地产权会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转移,这也就是所谓的土地兼并问题。土地产权发生变化就意味着人身关系也发生变化,自耕农们一开始尚能自给自足,失去土地后,就只能成为依附于地主的佃农。而成为佃农的自耕农越多,就意味着中央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越低。

这时候,地方上的豪强势力便有足够的利益动机,瞒报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在其自身势力扩充的同时削弱中央的势力,成为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离心力。而缺少了税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权,在抵御外部侵略和赈灾等问题上,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新的动乱因素。

那么,如果中央态度十分强硬,开始重新丈量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这个想法看似巧妙,可是在乱世之末,多数人口失去土地和产业后沦为流民,新王朝均田安民是众望所归。但是政局稳定之后,再设法破坏既有的产权关系,势必损害地主集团,甚至一部分自耕农的利益,从而遭致激烈的抵制。

古代的社会资源说白了就是土地,当新王朝建立之初,土地资源被重新分配,从皇族贵族官吏乡绅富商地主到农民,都能较为合理地分配到一些土地,这个时候土地财政也最为健康,因为千百年来王朝的主要收入只有两块——田赋和盐税。

等过了百余年以后,这个初始分配的资源自然就向经营的好的,也是混得好的人手里流转,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就会变成佃户。但是这个时候,国家往往还能享受到人口红利,即结束战乱以来的太平盛世,人口到这时会大为增加,所以国库收入是增加了的,随之开支也会增加起来。

当再过了两三代以后,土地会越来越像豪强手里集中,出现了寡头,这些人占据全国八成的土地,但是不交或少交税,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开始出现流民,国库收入骤降,但是开支还下不来,政府财政吃紧,基建停滞。古时候的基建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河道疏浚加固围堰,这时候好了,就等着天灾来吧,两三百年这个区间,是会经历几次气候变化的,这时候国家财政破产,大量流民四处游荡,豪强地主继续吃香的喝辣的,社会激变一触即发,这个导火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中央王朝和地方豪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角力,这个过程如天平般左右摇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封建小农经济从繁荣到凋敝的周期。而300年,基本就是这一周期的最大值。实际这个两百多年是个经济规律,是按照古时候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的流转速度来决定的,所以再盛世的王朝,再勤勉的皇帝,也难逃这个经济规律之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每一个王朝到了末年,都会面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存困难的问题,从而引发崩溃。
第2个回答  2020-11-21
原因可能跟自然灾害有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周期在两三百年之间,而气候变化会导致一定的自然灾害,继而引发社会动荡,朝代更替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古代王朝的生命周期就是三百年,三百年一轮回,消耗一次人口,社会资源再重新分配一下,再开始一个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