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一直以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长平之战和“纸上谈兵”的赵括。毫无疑问,长平之战是改变战国格局决定性的一战。从军事上来说,廉颇的固守战术没有错,以逸待劳,但从大局来看,不是长久之计。赵国与秦国军事上完全有能力抗衡,无论是将还是兵。但是经济和综合国力上却无法相比。打仗打的是钱和粮,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怎么来维持前线的两军对峙(赵国强大的是商业,不是农业,秦国则在商鞅变法后重农抑商),所以任命赵括为将是必然。因为当时赵国除了廉颇就他了,田单,乐毅虽都是名将(乐毅还是重病在身),但毕竟分别是齐国,燕国人,赵孝成王和赵国的大臣不会真正放心把倾国之兵交给他们任何一个的。赵括不是无能之辈,赵孝成王也不是无为之君,坏就坏在赵括以前跟着他老爸出战都是当军师的,从来没当过大将,更何况是统率45万大军,他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担负着国家的重任和赵孝成王的重托,只是年轻气盛,要立大功这是每个年轻人在他那个年龄都会有的心态,缺了点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赵奢主要就是认为他儿子对待战争看得太轻松,很好理解的事,因为赵括没有打败仗的惨痛经历),打仗本来就是要靠军事天赋加不断的实战磨练的,和今天的投资一样,第一次输光了就断定没有投资头脑吗?可老天给赵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他作为大将的第一战就碰到了战神白起,还是让他被围了之后才知道。相关记载白起在战后向秦昭王说:断粮四十多天,几十万人没有哗变,没有丧失战斗力,这是赵括的本事。秦国此战最大的胜利是赵括死了,而我白起还活着。部分史学家评论此战时提到,如果要从军事上论赵括犯错的话,就是他在被围之初没有坚持拼死突围,而是可能把部分希望寄托在了援兵身上,渴求两面夹击,完成自我脱身的同时也能大破秦军。当然这也只是猜测而已,毕竟他们也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次战役,无法知道当时赵括的心态,赵军被围后马上就地构建防御工事,而五千人的秦军不断来回冲击赵军的确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无论是对军事防线还是对心理上,但赵括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全军的统一指挥和控制也是事实。至于他是不是纸上谈兵,就留给后人自由评论,但至少我和部分人观点一样,认为他不是,只是运气太差。他的悲在于第一战就遇到了白起,哀在于第一次为将就输掉了赵国所有的精锐。

说起战国赵括,可谓是一个比较悲催的人物。不仅因打了败仗,被人损了几千年,而且连他爹妈都看不起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3
就算不是他也已经是这个成语的代名词了,文化经历千年流传下来,根深蒂固,极难更改。
第2个回答  2011-09-23
是但不完全是!!他只是缺乏实战的经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05
导致他最终失败的“纸上谈兵”占重要。
战场上瞬息万变,不知道变通就是死。
另外,赵括重理论,不讲实际,这点他的家人是了解的。没能给他警钟
秦国连续数代都没有“昏君”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白起没实力会成为“大将”嘛,自身实力加上实战经验。
白起长平之战赢得话只能这样算——实力+经验+运气(遇到赵括)=胜
而赵括实力-经验-运气=输
第4个回答  2021-01-06

秦军由白起指挥的这场长平之战,赵军损失45万人,但秦军也阵亡了25万人,白起的整个军事生涯里唯一一次打的这么惨,赵军在战斗中能这么厉害,除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之外,和最后的军事主帅赵括也有关系,这是不是也能说明赵括的军事水平还是很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