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怎么选择晶振?所谓11.095和22.1184两种的误差最小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误差?谢谢

如题所述

主要是考虑到通信的时候的波特率
在使用串口做通讯时,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波特率,只有上下位机的波特率一样时才可以进行正常通讯。波特率是指串行端口每秒内可以传输的波特位数。有一些初学的朋友认为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如标准9600会被误认为每秒种可以传送9600个字节,而实际上它是指每秒可以传送9600个二进位,而一个字节要8个二进位,如用串口模式1来传输那么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每个数据字节就要占用10个二进位,9600波特率用模式1传输时,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是9600÷10=960字节。51芯片的串口工作模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12,以一个12M的晶振来计算,那么它的波特率可以达到1M。模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在fosc/64或fosc/32,具体用那一种就取决于PCON寄存器中的SMOD位,如SMOD为0,波特率为focs/64,SMOD为1,波特率为focs/32。模式1和模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取决于定时器1或2(52芯片)的溢出速率。那么我们怎么去计算这两个模式的波特率设置时相关的寄存器的值呢?可以用以下的公式去计算。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1溢出速率
上式中如设置了PCON寄存器中的SMOD位为1时就可以把波特率提升2倍。通常会使用定时器1工作在定时器工作模式2下,这时定时值中的TL1做为计数,TH1做为自动重装值 ,这个定时模式下,定时器溢出后,TH1的值会自动装载到TL1,再次开始计数,这样可以不用软件去干预,使得定时更准确。在这个定时模式2下定时器1溢出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溢出速率=(计数速率)/(256-TH1)
上式中的“计数速率”与所使用的晶体振荡器频率有关,在51芯片中定时器启动后会在每一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寄存器TH的值增加一,一个机器周期等于十二个振荡周期,所以可以得知51芯片的计数速率为晶体振荡器频率的1/12,一个12M的晶振用在51芯片上,那么51的计数速率就为1M。通常用11.0592M晶体是为了得到标准的无误差的波特率,那么为何呢?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我们要得到9600的波特率,晶振为11.0592M和12M,定时器1为模式2,SMOD设为1,分别看看那所要求的TH1为何值。代入公式: 11.0592M

9600=(2÷32)×((11.0592M/12)/(256-TH1))

TH1=250 //看看是不是和上面实例中的使用的数值一样?
12M
9600=(2÷32)×((12M/12)/(256-TH1))
TH1≈249.49
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使用12M晶体的时候计算出来的TH1不为整数,而TH1的值只能取整数,这样它就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不能产生精确的9600波特率。当然一定的误差是可以在使用中被接受的,就算使用11.0592M的晶体振荡器也会因晶体本身所存在的误差使波特率产生误差,但晶体本身的误差对波特率的影响是十分之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
同理22.184也是。自己算一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5
信念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2个回答  2011-09-28
(是11.0592M、22.1184M)在写时间中断时,需要向寄存器压入初值。计算这个初值时要对晶振频率除以32,11.0592M和22.1184可被整除,而其它频率可能会产生小数,寄存器是无法压入小数的,所以说用这两个频率的晶振误差最小。
第3个回答  2011-09-28
误差是指通讯的波特率

11.0592M 22.1184M 都是9600的整数倍 所以误差最小

选取的原则:满足条件的情况下 频率尽可能小,这样稳定些。
第4个回答  2011-10-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