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司马光砸缸)划节奏

古文(司马光砸缸)划节奏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出处:元·脱脱、阿鲁图《宋史·司马光传》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译文:司马光,字叫君实。他父亲名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朝官名)。司马光7岁时,现已像成年人那样爱好进修。他听人讲《左氏年龄》出格爱好,理解其大意后回来就讲给家人听。从那当前,关于《左氏年龄》爱好的爱不释手,甚至忘失落饥渴和寒暑。

一次一群小孩子在宅院里边玩,一个小孩站在年夜缸(瓮指年夜缸)下面,掉足下跌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失落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然后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象记录上去,广为撒播。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素性不爱好奢华奢华,介入寿宴喜宴时,只需他不戴花,身边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克不及不戴。”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白话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30
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http://www.suwenfang.com/shownews.asp?news_id=19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256773.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第4个回答  2020-12-19
24课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