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哪些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如题所述

您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认知的确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不客观的评价;教师作为学生的绝对权威,其所言所行对学生是有掌控权的。所以,当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这个学生即使表面上依然会有反抗,但非常容易内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比如说:“有些老师喜欢骂学生笨、蠢”,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虽然自卑心理从短期来看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可能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

2、不分场合的责骂;适当、客观的批评和责骂是两种概念,责骂更像是教师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针对学生、针对事情本身在做一个反馈,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处在极度的焦虑当中,他们会担心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任何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因为只有评价好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即使只有一次,都有可能让这个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当中。

以上两种行为是教师在教学场景当中比较常出现的,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部分。

目前来说,初高中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倾向正处在直线上升的趋势,这是非常多学校已经开始在面临的风险,例如:自杀、自伤等行为,虽然学校疲惫了心理教师,但依然是缺乏培训和实际经验,也会导致处理不当或是不及时产生其他的相关问题。

所以,一旦学生产生不符合常理的心理或行为,一定要通知家长注意,建议家长及时去就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1
第一个行为,教师体罚学生,体罚过重学生会有心理阴影。第二个行为,教师说出了有损学生尊严话语,这会让学生变得自卑,且记恨这位老师。
第2个回答  2022-11-21
第一,教师语言上一味地讽刺挖苦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教师不一视同仁,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每个人都有好恶心里,所以有的教师往往不自然地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所偏爱,耐心教导,而对学习较差则鄙视、嘲笑,这也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素质教育要求面相全体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第三,教师“轻视”学生,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屡教不改”的学生,认为他们“无药可救”,对他们不予理睬,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甚至用“就不好好学习”来气老师,他们会有意识的心理扭曲,形成班级中的另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