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备?

如题所述

刘备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英雄。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其褒贬十分中肯。


  他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於刘备善於用人,善於团结各方人士。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乘专机自南京飞往上海,在飞临镇江上空时,即兴书写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还对这首词加以解释。当谈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时,就聊起了“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又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曹操曾经是十分欣赏刘备的


温酒斩华雄时、是曹操力排众议给了关羽出人头地的机会,又是他的巧妙周旋,才使刘、关、张免于被袁术赶出十八路诸侯的中军大帐。

张飞便要上马,乘势抢关。袁术大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泼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我赶出帐去!”曹操曰:“既是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汝等待用一县令,我回避便了。”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刘备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两块地盘很快又会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从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战,刘备可谓半生颠沛流离。

袁绍、曹操,还有陶谦他们,都认为刘备是英雄。

  曹操曾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说过“刘备,吾俦也”(刘备,是我的对手啊!)看来,曹操是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对手,一个足以与自己抗衡的人物。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总结“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

  《三国志?陈登传》说,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曾经和刘表一起讨论天下英雄,说到陈登。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陈元龙(陈登字元龙)架子大,不讲礼貌。鄙人到下邳见元龙,元龙半天不和鄙人说话,然后自己去睡大床,让我睡小床。 刘备说,足下素有国士之名,可惜并无国士之实。现在天下大乱,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么样呢?“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是元龙所不齿的,他为什么要和足下说话?这也就是碰上元龙了,还算客气。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楼,让足下睡在地上,还说什么大床小床!这就是辛弃疾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出典。


  《三国演义》读多了,总认为刘备是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废,其实不然。实际上,刘备也是个豪气冲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的时候。比方说那个“督邮”,就是刘备打的,不是张飞打的。当然,由于势力小处境差,常常要投靠他人,刘备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笑傲江湖”。同样,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少语言),不动声色(喜怒不形于色),不像曹操那样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肆无忌惮地表现出英雄本色。但这不等于说刘备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仍然荡漾着一股英雄气。这种英雄气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怎么说呢,你看刘备的生涯前期,起起落落,四处流离,几乎说在还有形成三国鼎立的时候刘备是寄人篱下,看人家眼色行事。我们先看看刘备的大起大落。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看刘备的一生呢?总结三个字:德,忍,跑。我们一起看看刘备一生。

破黄巾立战功任县尉,可以说是有了一官半职;但是呢看不惯督邮鱼肉百姓。督邮大人爱好钱财,走哪受贿到哪,刘备可没有好孝敬他的,也没准备向他行贿,于是督邮大人不高兴了,准备要陷害刘皇叔。张飞雷霆大怒,怒发冲冠,狠狠地将这位督邮抽打了一顿方才解气。哥仨知道闯了祸,卷起铺盖走了人。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在我自己势力不及的时候,怎么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第一:在我不行的日子,我跑我忍着:刘备可以说是,就如感情一般,不管怎么样我都待你如初恋。他就像一个不倒翁,你踢一脚我打一拳,但是我还会在站起来。不会放弃,或许只有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人才会懂得,这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让自己更加的强大起来。他一路失败,逃亡,投靠,在整个权利集团溜达了一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刘备爆发了活了下来。

第二:经历的磨难,让刘备知道建立自己势力的重要性,以德服人

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路逃窜。但是这种逃亡让刘备越来懂得必须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军队。投靠公孙瓒,结果被公孙瓒无情的抛弃。被曹操揍的无路可走,去投奔袁绍的时候,可以说刘备有了自己该有的待遇。袁绍自出城迎接,或许袁绍只是想利用刘备的名望罢了。但是这说明了什么人品威望和人品很重要。

投奔刘表,刘表同样是自出城迎接。迎接的队伍那是气势磅礴,还是奔着刘备的名望所去。二十来年时间路路途,明明是一路的逃离,却让他在身边慢慢的聚集起了一批愿意为他效死命的忠勇之士。因为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刘备哪怕遭受一次次的失败,他都依然找到充实自己力量的办法。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诸葛亮在《将苑》里引《汉书》说: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因为他有一颗从未放弃的心,知道以德服人。能屈能伸,养光韬晦,积攒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事业。刘备我打不过怎么我跑。但是我还得为为百姓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德。我寄人篱下没有实力怎么,我忍着。

第2个回答  2017-06-19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当年参加黄巾军平乱的时候已经是人到中年。相救董卓却被董卓鄙视。有苦难言,空有一副想报国的心却无处施展。

刘备早年的时候颠沛流离,要兵没兵,要名声没名声,总想匡扶汉室却无处施展心中抱负。刘备先后北海援助孔融,打出了一点名声。最后到徐州一代才算是获得了一席之地,得以安顿。

首先,刘备在没有获得贤臣辅佐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军事谋略就可以在黄巾军中获得大胜。可想而知刘备并不是那种只会打人情牌的君主,刘备也善于用兵和治兵。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刘备的武功也是得到了吕布的赞赏,并且如果刘备什么也不是,只知道用感情牌的话,遇见事情就躲自己却什么也不行。当初的张飞和关羽这两个心高气傲之人也不可能跟刘备义结金兰。可见,刘备心中的报复和知识得到了张飞和关羽的认可,才决定追随于他。

其次,当年刘备获得徐庶的时候,那可真的是把徐庶都快当自己的亲弟弟来看待了。古人和现代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上司和你吃穿住都在一起的话,那么就表示你的上司十分的重视你,并且相信和依赖你。在古代可以做到这点的一般都会被上司招揽,一心一意。刘备对徐庶都如此,当招纳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过,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正好也跟刘备的仁治观念想符合。并且就连曹操都认可刘备。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刘备这个人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贤明君主,并且文才武略精通,是一位大能。


第3个回答  2019-09-23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曹操在赤壁折戟沉沙,孙权保住了东南半壁,而刘备在乱局里火中取栗,从此龙入大海。

以荆州为跳板,拿下了天府之国益州。

从此,汉末乱世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