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因果 姻缘

身边很多人做的很多事 让我不屑
现在的青年男女已经丢弃的祖宗的伦理道德
我怕长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迷失自己
我想在以后找一个跟我有共同话题又洁身自好的妻子
现在我该如何行善?该做什么才能求得自己期望的妻子?

佛家·十二因缘]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盘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二、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 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 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 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 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 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 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 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 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 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 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 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九、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 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 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我们每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来世 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 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 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如是七事为苦道。’是说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十二因缘又是一个连环钩锁,相互牵连的关系。更有流转门和还灭门。上面所讲的就是流转门的十二因缘道理。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 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 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 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4
菩提既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看到出楼主是个很有佛性的人,保持这颗平常心,不会被外物迷失。世上的痴男怨女不信轮回,不怀敬畏,所作所为越来越离谱失德。但是我们不能对其不屑,因为他们在造业障,他们是可怜人,我们应怜悯他们,为他们祈福。
楼主不必有意行善,那是伪善。真正的善行是无意识的发自内心的,非真正善心人而不能为也。行善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做起,另外楼主切不可怀回报之意行善,不是用行善换取好姻缘,而是真心行善必得上天垂青而获得好报。两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阿。
往楼主早日得证大道。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04
我个人觉得,佛法不外世间法,世风如此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的自力相较于世风之力的强弱。你是否能够改变这种世风?
佛法的目的是观破世间的颠倒见,那么,所谓情爱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佛法如何看姻缘这个命题首先就有些偏离。
不过,于个人来说,个人的观念不一定与当前的道德体系相符合,这自然就会产生矛盾。而人们都是多样化的,有信仰的、就有不信仰的,那么自然就会有与你类似信仰的人。你可以就你的信仰去讨论、去宣传,但也应该懂得方法,也要懂得包容。在你寻找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合适,你就会找到与你相应的伴侣。也有可能,你这一生都很难找到她,这其实都是因缘法,在因缘法中,并不一定存在一个你愿意或不愿意就可以发生或阻止发生的可能。你自己的决定、行动也是众多因缘之一,待你自身的因缘与这世间的因缘合适时,你就找到了合适的伴侣,你便会满足。否则,你就会苦恼和痛苦,在这世间,苦恼是常有的。而在法的层面上,这些都是一系列的因缘现象,也包括婚姻。
痛苦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一种表象的执着,而迷失了内心的真实祥和。从而对此喜爱,对彼厌恶,而那个对象就是你所认为的一段因缘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如爱人、朋友、美食等等)
你看到这些,我想首先该坦然的面对现实,然后再去抉择,于法前人人平等,现实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审时度势。生活中自然有得就有失,你要能控制自己的心智和情感,才能成就事业,如果连自己都不能驾驭,你怎能弄潮?
第3个回答  2010-05-03
佛在经上说,做人的标准是:五戒做圆满了,来世就能做人. 而现世的人大多是三恶道罪报受满后,而来享人身,那种动物,饿鬼的恶习很难断尽.
改变命运的原理就是断恶修善.如果按天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真正做到.这个天人的标准: 佛教说是修十善业.与基督教的十戒几乎一样.
当命运被改造而得人天福报时,你就受现世改变命运, 获得天人般贞洁的妻子, 来世也会升天.
不过要永脱轮回苦,还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好.
第4个回答  2010-05-03
大年初一向梵天许愿,梵天佛管人的四个方面,健康,金钱,恋爱,事业。众生见利方行,佛菩萨有求必应。不过最主要还是要好好修行,既然楼主能意识到行善,自己去做就好,什么是善事自己肯定分辨的出么,另外一方面可以读地藏经消业,这个也相当重要,业力不消,修行是上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