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目的

管理学问题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目的是: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8
(2)对质量目标的理解
 建立质量目标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质量目标应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在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使质量方针和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焦点,并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
 将顾客或其它相关需要的期望转化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因的特性要求。例如:物质特性(机械、电气、化学或生物特性)、感官特性(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特性等)、行为特性(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特性(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等)、人体工效特性(语言和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热能转换机械特性、机械能转换电能特性、飞机航程等)。满足体系、过程要求建立质量目标(如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资源、过程、文件和活动等)。在这些目标中,产品质量目标是主要方面,建立和保持质量目标是促进持续改进的因素之一。
当然,应把有关质量、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各项承诺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表征组织在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两方面的实现程度。
 组织总的质量目标为全体员工指明了方向,但它与各岗位的具体工作无直接的联系,不能使组织的目标直接变为各岗位的行动目标。为了确保组织的成员有与组织总目标相一致的具体的质量目标,要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与展开,即将质量目标分解、展开至组织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上分别规定质量目标,通过相关职能、层次人员努力,相互协调,构成一个目标系统,下一级的目标即是上一级的目标的分解与展开,又是对上一级目标的支持,通过实现下一级目标来确保上一级目标的实现。
这里应明确的是:涉及产品、合同、项目的质量特性目标,在作业层次上是由操作者通过遵循产品图标、标准、作业技术规程、指导书等活动来实现的。
三、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分解、展开及控制
1、组织(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由来
 组织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标管理”的创始人——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德鲁克(Petes F Druqcer),他在1954年著《管理实践》和1955年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最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各级领导必须用目标来统一各个不同成员的意志,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业务上,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作为一切管理部署行为的中心。企业经营者通过目标对下一级进行领导,以此来保证个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并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励。“目标管理”在美国有50%的大企业中推行,其后又不同程度的被法国、英国、德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采用。
 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本从美国引进目标管理用于企业经营取是成功,在引进消化时,结合日本国情,把目标管理发展为“社会方针”(株式会社),并称为“方针的展开管理”,简称为“方针管理”。他们认为目标管理着眼于结果,社长方针管理则应重视管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即针对为实现目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并把社长方针管理的重点放在质量管理的起点,让职工参加“共同决策”、“上下协调”,特别强调把社长方针管理的重点放在措施管理上,只有抓措施的实现,才能更好地把目标和方针的完成。

(2) 质量目标设定注意的事项:
 由组织最高管理者主持,集思广益,通过分析论证;
 质量目标要突出重点。体现了“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焦点,同时也确定了预期达互的结果,并覆盖了方针中所作的承诺”。
 目标既要先进,又要经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
 目标既值应尽量定时化,一个目标如果无法衡量、考核或评价就失去意义;
 目标值要通沟通得到下一级确认,重大措施落实到人。

太多了,这是我们公司内部做的一份质量目标培训教材中的其中一部分,给你参考一下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5
楼上这位朋友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料总体上说质量还是不错的,尽管大部分是照抄了别人的资料,甚至有许多错误。

我对目标管理的理解是这个样子的: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目标是用来统一协调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最有效和最高效的方式实现战略目的,当然战略为目标服务,目标也为战略指名具体的位置。另外,很多人认为方针比目标搞一个层次,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虽然方针为目标指明了框架,但是一旦目标在这个框架之下制定出来,之后方针就要为目标的实现服务了,这时,方针就是战略了。当然,方针和目标是互为制约互为依据的。

另外,日本的这个所谓的方针管理,我觉得有点问题,因为它重视措施,而目标重视结果。众所周知,措施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并且措施本身的评价依据永远都要用目标是否实现这一尺度来衡量,所以这样容易在管理时迷失方向,即迷失目标,不知道为何这样做,只知道这样做更好但是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就不知道了。所以,在过程和结果这两个因素中,管理时,结果永远都是主动的,而过程或者说措施永远都是从动的。要分清主次和关键。

个人观点,多多沟通!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27
补充一下楼上兄弟的答复 目标管理 是要企业的管理达成一个系统化 效率化的管理 但是更主要的是要形成一种自己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让没个员工形成一种工作意识 和好的工作心态 这样的管理会日趋完善 并且可以稳固自己公司的人才 尽量减少公司人才的流失
第4个回答  2006-12-27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是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