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如题所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基本是无器质性病变。主要特点是较长时间(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以来间歇性腹部不适或轻微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部分患者日见消瘦,体重减轻,虽经对症服药,疗效不稳定,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屡治屡犯。令人困惑的是,经医院多次全面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恢复不留后遗症,也不会发生癌变,只是病程迁延,缠绵不断,让人心烦,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本病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饮食不当、食物生冷不洁、肠炎等可能只是其诱因。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专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身心障碍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精神心理因素具有主导作用。临床表明,经常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生活缺少规律、精神紧张的知识分子和中年女性等患病率较高。由于精神心理障碍,引起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和腹部不适;肠道运动或过慢或过快等,是主要发病机制。一旦饮食不当或肠道感染,就可以促发肠易激的各种症状。根据这一理论,有的患者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镇静剂,往往可以改善症状,缓解病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患者的饮食调整也很必要。一般说,除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外,还要尽量做到饮食有规律.既不暴饮暴食,又不必过于节食,更不能处于饥饿状态。另外,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都需适当补充食物纤维素,以加速食物的运转,平日多吃谷类、玉米、蔬菜、瓜果。不过,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要适当限制,酒类、咖啡、碳酸饮料也要尽量少用,因为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易被肠道细菌分解而产生大量气体,进而引起肠胀气,使肠道扩张,导致肠蠕动缓慢或异常,出现便秘或不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3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一组持续的或间歇发作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或者大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常与其他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在我们国家以腹泻为主。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一般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主要包括有调整饮食、心理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具体如下:
一、药物治疗,主要有解痉剂、通便剂、止泻剂、促动力剂、内脏止疼剂、抗精神病药以及益生菌的治疗。
二、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将IBS分为大肠燥热型、寒热错杂型、脾胃虚弱型、肝气乘脾型、肝郁气滞型,通过辨证论治,一般都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