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的特点

如题所述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好多地方都冷到了极点,这就需要吃些热性肉类来滋补,那么羊肉就是最好的滋补肉类了。涮羊肉是冬天最受欢迎的美食了,由于涮羊肉需要肉片纸薄均匀,醇香不膻,香味纯正,鲜嫩可口。就要精心挑选羊肉。

一般我们吃的涮羊肉都是绵羊肉,这是因为绵羊肉膻味比较少些,而且肉质细腻鲜美,肥而不腻,特别适合做涮羊肉。涮羊肉用哪些部位最好?涮羊肉最为经典的“八大部位”包括:黄瓜条、羊里脊、羊上脑、羊筋肉、羊磨裆、羊三叉、一头沉、羊腱子。这些部位肥瘦相宜,肉质品质一流,好吃无比,今天就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

1、黄瓜条其实就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位,一片肉可以有两种颜色,又与与磨裆肉相连,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所以,被称为“黄瓜条”,特点:肉色淡红,肉质细嫩,肥瘦相宜,口感鲜嫩,口感极好。

2、羊里脊,就是和猪里脊一样的部位,羊脊椎的两侧,这个部位肉质较瘦,口感脆嫩,不可久涮,要不就老了。

3、羊上脑,就是羊上脑颈后肉,因为接近羊头,所以称为“上脑”。这一部分的肉质中质地较嫩,因为里面有三成肥,肥瘦相宜,口感嫩极好。

4、羊筋肉,就是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所以这个部位的肉最香。有白色肉筋、筋膜、脂肪和肉共同组成,五成肥,口感和味道都很美。羊肉里仅有的两块脆口的肉,口感极好。



5、羊磨裆,就是臀尖肉,有二成肥,口感肥嫩,质地松软,因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鲜,膻味也比其它部位大些。

6、羊三叉,其实就是后腿上部,整块肉形成一个“Y”字形,所以称为三叉。有五成肥,口感肥嫩,肥瘦相宜口感真的特别好。

7、一头沉,其实就是指羊大腿外侧的一块肉,很多人会和“大三叉”混淆,这个部位的瘦肉占比比较多,肉质更嫩。

8、羊腱子,也和我们常说的牛腱子一样的部位,其实就是羊后腿下部位,纯瘦肉,由于这个部位肉比较少,一只羊身上不超过三两,口味最为脆嫩好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北风起,正是品尝冬令名肴“涮羊肉”之时。冬天去京华,不尝东来顺别具 风味的涮羊肉,等于没有到过北京。虽说现在各大域市冬令都有涮羊肉供应, 但其风味皆不能与东来顺相媲美。

涮羊肉是一种围炉自涮自吃的北京风味菜。所用之羊肉,选料极其精细, 一只羊身上,只能选用“上脑”、“大三岔”等部位的肉。 每半斤“黄瓜条”,在名厨 高手刀下,要切四十片到五十片左右;每片羊肉薄如细纸,色若玫瑰,涮熟后再 配上芝麻酱、辣椒油、卤奸油、腐乳汁、酱油、腌韭菜花、粉丝、菠菜等佐料、辅料 蘸拌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在雪花纷飞之时,与家人、友人围坐一炉,边涮边吃, 热气腾腾,既鲜美可口,又能增添许多生活情趣。

膳食专家们历来认为北京风味的涮羊肉,源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是随 着蒙古人入主中原传播开来的。
作者偶翻古籍却发现它与南宋名肴“拨霞供”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据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有一年冬天,他去福建武夷山游览,到一个名 叫六曲的地方,拜访止止师。正好逢雪天,猎户送来一只野兔,可是找不到厨师 来烹制。
止止师便说,我们武夷山山民是这样吃的:将兔肉用快刀批成薄片,用 酒、酱、花椒等调料浸溃一下;另备风炉一只,“用水半铫”,等水沸作响声之时, 吃的人自己拿着筷子夹着肉片,“入汤摆熟啖之”,至于佐料,可以各挑所爱的蘸 拌着吃。
他依法吃了兔肉,果然鲜嫩异常。过了五六年,林洪来到京城临安(杭 州),又在友人杨泳斋家里,吃到这道名菜,看来这种吃法也传到了临安。 而且 当时临安还有把猪、羊肉涮了吃的菜肴。
为此,他回忆起武夷山品尝涮兔肉之

往事,不禁浮想联翩,随口吟了一首诗来赞美,其中有一联曰:“浪涌晴江雪,风 翻晚霞照”。把沸腾的汤水,比作波浪汹涌的“晴江雪”,又将粉红色的肉片,比 作晚霞的余晖,在风中闪耀。
这样,这道涮兔肉的南宋名肴,便有了“拨霞供”这 样一个美名,至于“拨霞供”如何与北京风味的“涮羊肉”一脉相承,挂起钩来,则 有待膳食专家们进一步考证了。全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5
涮羊肉的特点是,我放倒了。嘴里非常的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