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白鹿原》中有一句话:朱先生对孝文的过失没有严词训斥,悬笔写下两个字的条幅:慎独。

当我看到此情节时,再次对“慎独”二字有一种敬畏,一种启发,并对《白鹿原》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白孝文产生了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也使我更加感觉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多年的重要啊!

我们就先看看白孝文的成长经历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吧。

白孝文是白鹿原的族长白嘉轩的长子,从小父亲按照封建礼教“礼义仁智信”、“耕读传家”等的思想对其进行教育。白孝文性格懦弱,乖巧聪明,爱好读书,是父亲眼中听话的乖孩子。

在白孝文童年的时候,一天他和同学鹿兆鹏、黑娃三人一起偷偷溜出教室,跑到白兴儿庄上看他给牛配种。这件事父亲知道后,感觉违反了礼教和家法,对他就是一顿毒打。白孝文身体上的刻骨铭心的疼痛,让他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对性产生了恐惧,在后来的整个青春期他都变得畏畏缩缩。这是他的心理第一次遭到的伤害。

白孝文十六岁那年,在家长的安排下娶了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女人。结婚三天后,他在妻子的性的启蒙引导下,初尝了男欢女爱的禁果。于是,欲火难耐,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了纵欲过度脸色苍白。当父亲发现后为了爱护他的身体让他的奶奶劝说他,并采取夜晚在窗外提醒的行动。家长们这样不合时宜的强加干涉,无疑又给他刚刚放开的心理戴上了一个枷锁,从此长期压抑自己。这是他的心理第二次遭到的伤害。

田小娥因被族长惩罚过怀恨在心,并在鹿子霖的操纵下,开始实施对白嘉轩的报复。她利用自己的色相为诱饵引诱白孝文,很快白孝文就上钩了,与田小娥如胶似漆,无法自拔。白孝文与田小娥的这一出格的行为,通过鹿子霖转达给冷先生,又由冷先生说给了白嘉轩。这个五雷轰顶的消息对白嘉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当他亲到窑洞前弄清楚真相后,一脚踏开窑洞门,自己当场就气晕过去了。他被鹿子霖背回家醒过来后,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按照族规对白孝文进行惩罚;二是进行分家。这是他的心理遭受的第三次大的伤害。

和父亲分家后,又遭遇了闹饥荒,他把分在他手下的土地和房子都变卖给了鹿子霖。从此再也没人能管他了,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这也是对其父亲的一种报复。卖地卖房得到的银票全部用来与田小娥吸大烟,赌博,连自己的妻子饿死在家都全然不顾,没有丝毫的伤心。最后沦落到上街要饭的境地,从人人高看的族长的儿子,成为了人人嫌弃的叫花子,内心彻彻底底的蜕变了,变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人,变成了一个背信弃义的人,甚至到了无耻的境地。即使后来通过人生的逆袭,也没有唤回他的扭曲的心理和心中的良知。

看完白孝文的成长经历,他的家长制的教育,此时此刻我们一定会感到,他的蜕变,他的堕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不管是过去封建礼教式的家庭教育,还是如今的现代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不可采用强硬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候即使出了差错,也不能听之任之,要软硬兼施,恩威并施,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一旦孩子养成坏习性,就要走很多的弯路,甚至走上一条不归路。

就像《白鹿原》中朱先生给白孝文写的条幅:慎独。白孝文如果能够做到慎独,从此反省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也就避免了他的悲剧人生的结局。打铁还需自身硬啊!如果自身硬气,修养高,就能够抵制一切诱惑。

《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他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保持清醒。

“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现了对道德操守的重视。慎独,是一种更高级的自律,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最高境界的修身法则。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自律,做到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