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炒饭的来源

如题所述

蛋炒饭的来源
  蛋炒饭是外来的一种吃法,不是内地人的发明创造,其根源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带。班固的《汉书》有过比较间接的记载。从名字上看,蛋炒饭也应该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吃法。
  这种饭菜合一的做法从河西走廊传入内地,最终为广大汉人所接受。其主要功劳当归凿通西域的班超以及经营西域的张骞。班超晚年回到内地后,最常吃的就是苜蓿饭。张骞也是以喜爱这种胡饭闻名于朝臣之间,据说张骞的妻妾们各个是做苜蓿饭的高手,张骞也是以哪个妻妾做的苜蓿饭好吃就让谁陪着睡觉作为奖励的办法。
  蛋炒饭传入内地的路线大体有两条,一条是从河西走廊进入内地,然后北上进入草原,从游牧民族蒙古人那里东传给东北的满族人,然后再由满族人传给汉人,故标准的满汉全席中是有蛋炒饭的。走这条路的蛋炒饭做法有过变形,蛋可以是鸡蛋,也可以是鸭蛋鹅蛋或者是其他什么的鸟类的蛋。饭可以是大米饭,也可以是高粱米饭、玉米饭,但小米饭不行,因为小米饭发硬,与鸡蛋配合口感不好。黏米则更是不行。
  走东北这条线路的蛋炒饭后来被满族皇上所喜爱,所以蛋炒饭是记录在御膳房的食谱里面的,我们今天还是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里找到文字根据的。末代皇妃福贵人李玉琴在图书馆工作时,就曾带过蛋炒饭上班做为午饭的,她还让我尝过一口,果然好吃。她对我说,皇上溥仪就非常爱吃蛋炒饭,她的做法就是御膳房的做法。我的蛋炒饭做法就是她亲自教的,可以说,我现在是皇家蛋炒饭做法唯一的嫡传,绝对正宗。
  另一条线路是穿过河西走廊南进,在南京一带停留下来,经过当地人的改造,最后在扬州被发扬光大了,因此,扬州人把他们的蛋炒饭称为扬州炒饭,听说现在已经成了扬州的招牌饮食了。我曾经特意在扬州吃过扬州炒饭,但感觉不是很理想,缺乏蛋炒饭特有的韵味和历史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蛋炒饭的来历如下:卵火高是是一种用黏米饭加鸡蛋制成的食品,应该算是最早的“蛋炒饭”。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544—606.8.31)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的前身。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他曾把扬州蛋炒饭带回福建老家。做了改进,把原蛋炒饭中加入了青豆,胡萝卜,黄瓜。使其风靡全国。之后,“扬州炒饭”这个名字便在全国风靡起来。他本人吃蛋炒饭则更加挑剔,需加入冬笋,冬菇,干贝,虾仁,鸡胗等山珍海味,这时蛋炒饭已经成型了。

蛋来炒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菜饭合一的烹饪做法,虽然现在是寻常百姓家常做的,但因其好吃而被很多上讲究的大饭店所接纳,上了菜谱,故蛋炒饭是上得了大饭店的台盘的。
蛋炒饭的正式名称是苜蓿饭,关于苜蓿二字的正确写法文字界还有过学术讨论,但最后好象也没有个具体或者为大家接受的结论,有人将苜蓿二字写成“木须”,我觉得也应该算是正确。

北京人把这两个字写成木樨,但从发音上与苜蓿二字有了点区别。木樨是桂花的别称,桂花是可以吃的,但苜蓿也是可以吃的,今天的新疆还有一种饭叫苜蓿饭的,只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蛋炒饭而已,是苜蓿芽子做的饭,穷人吃的,口感不是很好。
蛋炒饭是外来的一种吃法,不是内地人的发明创造,其根源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带。班固的《汉书》有过比较间接的记载。从名字上看,蛋炒饭也应该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吃法。

想要了解开饭馆的流程和条件可以点击【如何自己开一家餐饮店当老板】。首先开饭店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未运营部分,处于这个项目的策划阶段。另外是已运营,可以让顾客进店消费了!
第2个回答  2020-11-21
蛋来炒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菜饭合一的烹饪做法,虽然现在是寻常百姓家常做的,但因其好吃而被很多上讲究的大饭店所接纳,上了菜谱,故蛋炒饭是上得了大饭店的台盘的。

  蛋炒饭的正式名称是苜蓿饭,关于苜蓿二字的正确写法文字界还有过学术讨论,但最后好象也没有个具体或者为大家接受的结论,有人将苜蓿二字写成“木须”,我觉得也应该算是正确。

  北京人把这两个字写成木樨,但从发音上与苜蓿二字有了点区别。木樨是桂花的别称,桂花是可以吃的,但苜蓿也是可以吃的,今天的新疆还有一种饭叫苜蓿饭的,只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蛋炒饭而已,是苜蓿芽子做的饭,穷人吃的,口感不是很好。

  木樨花瓣的样子与炒的碎鸡蛋的样子有些象,所以叫木樨饭也是有道理的。今后有时间了,我一定坐下来考证考证。

  蛋炒饭是外来的一种吃法,不是内地人的发明创造,其根源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带。班固的《汉书》有过比较间接的记载。从名字上看,蛋炒饭也应该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吃法。

  这种饭菜合一的做法从河西走廊传入内地,最终为广大汉人所接受。其主要功劳当归凿通西域的班超以及经营西域的张骞。班超晚年回到内地后,最常吃的就是苜蓿饭。张骞也是以喜爱这种胡饭闻名于朝臣之间,据说张骞的妻妾们各个是做苜蓿饭的高手,张骞也是以哪个妻妾做的苜蓿饭好吃就让谁陪着睡觉作为奖励的办法。

  蛋炒饭传入内地的路线大体有两条,一条是从河西走廊进入内地,然后北上进入草原,从游牧民族蒙古人那里东传给东北的满族人,然后再由满族人传给汉人,故标准的满汉全席中是有蛋炒饭的。走这条路的蛋炒饭做法有过变形,蛋可以是鸡蛋,也可以是鸭蛋鹅蛋或者是其他什么的鸟类的蛋。饭可以是大米饭,也可以是高粱米饭、玉米饭,但小米饭不行,因为小米饭发硬,与鸡蛋配合口感不好。黏米则更是不行。

  走东北这条线路的蛋炒饭后来被满族皇上所喜爱,所以蛋炒饭是记录在御膳房的食谱里面的,我们今天还是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里找到文字根据的。末代皇妃福贵人李玉琴在图书馆工作时,就曾带过蛋炒饭上班做为午饭的,她还让我尝过一口,果然好吃。她对我说,皇上溥仪就非常爱吃蛋炒饭,她的做法就是御膳房的做法。我的蛋炒饭做法就是她亲自教的,可以说,我现在是皇家蛋炒饭做法唯一的嫡传,绝对正宗。

  另一条线路是穿过河西走廊南进,在南京一带停留下来,经过当地人的改造,最后在扬州被发扬光大了,因此,扬州人把他们的蛋炒饭称为扬州炒饭,听说现在已经成了扬州的招牌饮食了。我曾经特意在扬州吃过扬州炒饭,但感觉不是很理想,缺乏蛋炒饭特有的韵味和历史感。
第3个回答  2020-11-21
1、卵熇
最早的记载见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关“卵熇”的资料。经专家考证,“卵熇”是一种用黏米饭加鸡蛋制成的食品。有人推断,这可能就是蛋炒饭的前身。

2、碎金饭
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544—606.8.31)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的前身。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

3、伊秉绶

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他曾把扬州蛋炒饭带回福建老家。做了改进,把原蛋炒饭中加入了青豆,胡萝卜,黄瓜。使其风靡全国。之后,“扬州炒饭”这个名字便在全国风靡起来。他本人吃蛋炒饭则更加挑剔,需加入冬笋,冬菇,干贝,虾仁,鸡胗等山珍海味,可谓“史上最强蛋炒饭”。这时蛋炒饭已经成型了。

扩展资料:
一、蛋炒饭的营养价值
鸡蛋是一种蛋白质为主的食物,米饭是一种能量为主的食物,把两个搭在一起吃比单吃鸡蛋要多一层能量保护。当你没有能量的时候,光吃鸡蛋,蛋白质会被破坏掉,当你光吃饭,没有鸡蛋的时候,饭里头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太低,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既有能量,又有蛋白的完美组合。
二、蛋炒饭做得好吃的秘诀
1、饭要用隔夜饭,因为水分少,热饭炒出来会粘糊糊的。如果没有隔夜饭,可以把饭放到冰箱里面冻一下。
2、鸡蛋要少,蛋比饭还多是不会好吃的,在蛋汁中加入少量盐会让咸味比较均匀。

3、用动物油炒肯定比用植物油炒好吃,建议用猪油。
4、葱花是必须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1
蛋炒饭的来源

1、卵熇

最早的记载见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关“卵熇”的资料。经专家考证,“卵熇”是一种用黏米饭加鸡蛋制成的食品。有人推断,这可能就是蛋炒饭的前身。

2、碎金饭

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544—606.8.31)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的前身。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

3、伊秉绶

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他曾把扬州蛋炒饭带回福建老家。做了改进,把原蛋炒饭中加入了青豆,胡萝卜,黄瓜。使其风靡全国。之后,“扬州炒饭”这个名字便在全国风靡起来。他本人吃蛋炒饭则更加挑剔,需加入冬笋,冬菇,干贝,虾仁,鸡胗等山珍海味,可谓“史上最强蛋炒饭”。这时蛋炒饭已经成型了。

一、蛋炒饭的营养价值

鸡蛋是一种蛋白质为主的食物,米饭是一种能量为主的食物,把两个搭在一起吃比单吃鸡蛋要多一层能量保护。当你没有能量的时候,光吃鸡蛋,蛋白质会被破坏掉,当你光吃饭,没有鸡蛋的时候,饭里头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太低,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既有能量,又有蛋白的完美组合。

二、蛋炒饭做得好吃的秘诀

1、饭要用隔夜饭,因为水分少,热饭炒出来会粘糊糊的。如果没有隔夜饭,可以把饭放到冰箱里面冻一下。

2、鸡蛋要少,蛋比饭还多是不会好吃的,在蛋汁中加入少量盐会让咸味比较均匀。

3、用动物油炒肯定比用植物油炒好吃,建议用猪油。

4、葱花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