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年大展的主题是什么?

如题所述

紫禁城600年大展的主题是“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这次大展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便于大家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参观紫禁城。

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扩展资料

大展亮点——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

这次大展,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据正楼展厅策展人张杰介绍,“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

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我们经常会听到“五脊六兽”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烦意乱,忐忑不安。“五脊六兽”其实特指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我们在宫殿和庙宇的房脊上,常常看到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兽依次排列,使建筑更加宏伟庄重。

古书有云: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后来,神兽发展为装饰功能,中国古人将屋脊上的小兽,奉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认为它们可以“护脊消灾”。神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均为奇数,常见为一、三、五等。

在古建筑上的神兽最多使用九个,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则有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据《大清会典》记载,这些小兽依次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 、斗牛、行什。

行什这个神兽是太和殿独有的神兽,其他的建筑上都没有,举世无双。它以人坐着的姿态守在最后,因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所以给它起了个“行什”的名字。有人说,它是一种猴子,它有翅膀,手拿着金刚宝杵,降魔除妖,其实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学者认为,行什其实是藏传佛教里的揭碌荼的变形。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并非是明成祖时期建造的,太和殿的原型早在明永乐十九年就被雷电击毁,当时在朝中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度让君臣恐慌不安。后来太和殿多次重建又多次更名,但是一直跟中了诅咒一般,被烧毁数次,一直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才大肆重修。

参考资料来源:红星新闻—故宫600年大展来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兽搬下来给你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