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偏偏北伐不成功?

是何原因造成的?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奇才,刘备死后,他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的遗愿,五次北伐曹魏,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次北伐之所以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蜀道艰险,粮草补给供应困难,不能长期作战,每次粮草用尽,都不得不撤兵。


第一,蜀汉面积和人口少,战争资源比不上魏国和吴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进行了神话,说他通识天文地理,能够呼风唤雨,所以读者会有一种误解,认为诸葛亮神通广大,似乎无所不能,这当然只是小说的虚构,现实生活中,战争是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蜀汉主要处在巴蜀和汉中南中地区,总面积大概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是魏蜀吴三国中面积最小,人口资源最少的一个,这就确定了蜀国在战争资源上处于相对劣势。

第二,人才匮乏是导致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


蜀国本来就人口少,人才资源相对也少,刘备夷陵战败,导致蜀国失去了几十个难得的将领,刘备去世后,五虎将只剩下赵云一个人,蜀中无大将的局面使诸葛亮在调兵遣将上左支右拙,第一次北伐,因为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得已启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导致街亭失守,战争局势逆转,不得不选择退兵,致使首战徒劳无功,所以后人评价说“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诸葛亮空有管乐之才,缺乏可用之将是他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蜀道艰险,运粮困难是诸葛亮北伐失利的首要原因


李白诗中写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蜀道险峻是出了名的,诸葛亮北伐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粮草运输供应问题,作战向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出兵军队人马众多,需要的粮草辎重庞大,陡峭的山路给粮草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虽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取得了显著成效,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草缺乏问题,司马懿也针对蜀军粮草缺乏不能久做战的特点,采取龟缩战术,迁延时日,最后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准备长久驻扎,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由于政务军务操劳过度,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虽然由于上述原因,诸葛亮北伐中原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敬重,唐宋两代都将他列为武庙十哲之一,武侯祠上千年来受到无数人的祭奠,赞美诸葛亮的诗词文章和各种文艺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他作为智慧的象征还将被世代传颂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因为北伐的补给线太过长远,而且当时蜀地并没有什么强力的将领。
第2个回答  2019-12-02
我觉得地理位置不合适,而且他们的战争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导致北伐没有成功。
第3个回答  2019-12-02
因为蜀国的国力确实衰退了,而且魏国很强,又有许多谋士武将。
第4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他们的距离太远了,如果要攻打的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