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不敢与人交流,自卑,其实内向很骄傲,自卑其实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还有,记得幼儿园

社交恐惧症,不敢与人交流,自卑,其实内向很骄傲,自卑其实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还有,记得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老骂我笨,打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我高中,我不爱说话,对说话打打闹闹这些事本身兴趣就不大,但是我如果真的高冷,别人和我聊天我不理人就算了,但是我真的不高冷,很逗比的,但是别人都不太想理我,看得出来,我很累,我不想去强迫自己,但是看到别人都有伴,我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真的很难受,有和我很像的过来人讲讲经验吗

疾病简介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1]  。

Magee等报告,在美国三种恐惧症亚型的终生患病率为:广场恐惧为6.7%,社交恐惧为13.3%,特殊恐惧症为11.3%。三种恐惧症起病年龄的中值分别为29岁、16岁和15岁,女性多于男性。在25~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数恐惧症患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儿童期起病、单一恐惧者预后较好,恐惧对象广泛的恐惧症预后较差。

附: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分为多种亚型,尽管各亚型存在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与预后。但多年的研究发现,神经症性障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 包括:

1. 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但大多是混合存在,尤其是焦虑症状;很少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2. 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于感染、中毒、物质依赖、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等多种器质性疾病中可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的症状表现,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诊断神经症性障碍须排除器质性疾病。

3. 患者往往对疾病存在痛苦体验 多数神经症性障碍的患者在疾病的发作期均保持较好的自知力,他们的现实检验能力通常不受损害,他们不仅能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判断自身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由于患者对神经症性障碍的体验常常十分痛苦,症状常常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患者常能深切的体验到这一点并加重其痛苦,故常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而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的诊疗历程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体验,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疾病的加重和病程的慢性化也可能使少数患者丧失自知力。

4. 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病有关。

发病原因机制

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 [2]  。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临床表现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 [3]  。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

以上是引用百度百科 链接里有更详细的内容

有社交恐惧的人也很想要交朋友,被团体接纳,参与进社交互动中。可是社交恐惧会阻碍人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尽管有社恐的人想要表现得友好,开放和善交际的,可是过度的害怕和焦虑却会让他们做不成这样的人。..............链接里有很详细的内容 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广交朋友,多与人沟通,与医生交流更好
第2个回答  2018-04-12
你极度缺乏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你没有去发现,你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毁了你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实你身体里一直有一股劲没报发出来,你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了就要去表现,努力,千万不要气馁,既然你逗比,你就刷存在感啊,逗比一点,搞笑一点没什么不好啊,你可以先尝试着跟班里朋友比较少的人交流,多交些朋友也没什么不好,主要还是你心里原因,不要别人说你不好,你就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这样你就会一直朝着你不好得这个方向去发展,老师骂你笨你也可以在背后努力一点,让老师看见你的亮点,去表现,这整个还是要归于你的心里原因,你一定要跟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加油!
第3个回答  2018-04-12
你自己也知道自己自卑的原因了,那你可不用为此烦恼。
千种人千种性格,只能你自己接纳你自己,家庭条件差不是你的原因,家庭条件差的大有人在,也不用为此自卑,你还年轻,这些目前不该是你该操心的,好好学习;谁知道过几年你会不会让你的家变得富裕呢?
至于你说你在学校很逗比,如果你真的不是这种性格不用为了有伴而去装成一个不属于你的性格;自己改怎么样就怎么样,总会有人会接纳,理解你的。
自信点,活成你自己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去扮演逗比的角色。
加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10
同道中人,跟我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