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都难以支撑下去,会裁员。随着年轻人年龄的增加,要是在职场中没有核心竞争力,总还是没有保障。而体制内的工作更稳定也更有保障,不至于因为疫情使年轻人失去铁饭碗,所以在当下的环境,很多年轻人都想进入体制内。
1.受疫情影响,年轻人生存艰难
之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想进入体制内,主要是因为在疫情的环境下,年轻人的工作也由此受到了影响。由于疫情的原因,企业的生存也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当企业难以支撑下去时,就只能裁员了。这也意味着让年轻人原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不稳定了,可能随时就要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说,在这个疫情的环境下,年轻人就会非常渴望进入体制内。毕竟在体制内工作,年轻人就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惊受怕,不用总是担心企业会不会突然倒闭啊?或失业。
2.体制外的工作不稳定,也不适合生活
现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体制内的工作,主要是因为体制外的工作真的不适合生活,每天给企业打工,也不过是按月领工资,说到底也只是打工人,并且随时会被替换。而体制内的工作就不一样了,能让年轻人有身份,也比较体面,还能享受双休和节假日。而体制外的工作,不仅不能保证正常休息,有时候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没有生活可言。那么在相比较后,显然体制内的工作还是很不错的,不仅稳定,还能给年轻人按时发薪资,福利也比较好。所以说,现在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想进入体制内工作了。
3.而体制内的工作,稳定又有保障
要知道在疫情当下,年轻人当然是想要有份稳定的工作,而体制内就刚好符合年轻人这一需求,不仅工作稳定而且也能保障年轻人的生活。只要年轻人能本本分分的上班,不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还是能够一如既往地干下去的。但体制外的工作就没有那么好了,不仅会出现多种变化,薪资也没有保证。可能因为疫情,公司效益不好,工资发不下来,年轻人的生存就成了问题;或是公司经营不下去了,这时年轻人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只能重新找工作了。正是因为年轻人经历过为人打工的艰辛,也遭受了社会的毒打,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只想稳定,那么这个时候年轻人就想挤进体制内。
在经历了疫情后,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想进体制了,因为不想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只想有个踏实的班上着就行。毕竟疫情时而反复,与其做着份不稳定也没保障的工作,不如进体制内工作,更有安全感,更有归属感,也能把悬着的心放下来。不论疫情控制的如何,年轻人该上班上班,每月定期都会有工资入账,不用再担心没钱花。
经济只是一方面因素,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资格去体制内工作的人多了。.
现在的大学生一个很矫情的地方是,习惯于盯着80年代的大学生眼馋,认为他们赶上了时代红利如何如何。然而,他们却根本不会去想,80年代初全国所有本科大学生的人数也就是十多万,而今年的985一年就要招20万本科生。
你以为1980年代的人不羡慕体制内的生活吗?在那个时代,民营经济刚刚起来,不仅待遇不算好,机会也很少。如果说80年代的民营经济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又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严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80、90年代,只有体制内才能提供一个“正经工作”。可问题是,想有正经.工作,你总得有个学历吧?当年的年轻人要进体制内,最起码也要有个中专或者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即便是今天的人不太能瞧得上的大专,在当年-年也就是招十几万人。而在当年, 90%以上的人,与此是无缘的。
不上中传,或者考不上大专、大学,基本上只有三条路可走:回村种地、进城打工、做点小生意。从今以后,吃“皇粮”就与你无缘了。实际上,也许有些人知道,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是有所谓的“干部身份”的。虽然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干部身份”依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在80、90年代, 有没有这个身份是天壤之别。有这个身份,你也可能当一辈子工人,可要是没这个身份,你就算能力再强,也成为不了干部。
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如果你现在考不上中上游985,就别羡慕80年代的大学生一放到当年, 你的结局也不过就是种地或者打工而已。后来的高等教育扩招,给了大多数人读大学的机会。今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0%多,本科率大概是25%左右。这也就是说,不算往届,理论上每年有三四百万人有资格去报考体制内。算上有资格的往届,那就是-两千万人。可现在体制内的工作机会相较于当年并没有增多,反而还减少了(特别是很多国企,在90年代纷纷破产) 。
有资格的人多,岗位变少,- 来-去竞争自然就显得更为激烈。
可如果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至少相比于二三十年前,这种激烈的竞争也算是一种好事。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跟我爸聊天,说起他以前的朋友和同学,他还是很感慨的。因为这里面90%以上的人,都因为没能考上大学而留在农村种地或者四处打工。就算很多地方放开了落户,他们也因为没有学历而进不了城。在今天的中国来说,很多时候,学历就是一道硬杠。过不了这个线,剩下的想都不用想
如果把今天的社会比作是80年代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说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国企招聘可以明确划一条线:只招收一流大学建设学校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而你想进体制内”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体制内能提供的岗位比双一流毕业生的数量还要多, 这些毕业生所发愁的无非就是岗位好坏的问题。而那些没考上一流大学的,体制内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体制内外年轻人都会收到压榨,但不同的是,体制外榨完了,就会把你扔掉,任你无尊严的自生自灭。
我没有考进体制内,但我父母均是体制内的,体制内再恶毒,再不被重视,也可以接受。
我妈老老实实只知道低头干活,不争不抢,干了一辈子活,再过几年就快内退了。一辈子有尊严的过来了,作为单位老人,现在倍受尊敬,我妈想请假,都会请给。钱一分不少发,领导甚至都要我妈注意身体。为单位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同志,面子里子都过得去。
此处不留你,没有留你处!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有学生/家长投诉讲课听不懂,我保护了你,扣点钱就完了,你写个检讨。
我妈体制内工作三十多年都没有听过开会会讲: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就这 让人如何不去选择体制内?
我们年轻人可以被压榨,不是吃不了苦,但被压榨过后,害怕像个垃圾一样丢弃,顺便被啐上一口:不努力。
去了体制外才发现,体制内提拔亲戚好歹还要层层审批,体制外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
之前觉得体制内太安逸,满腔热血得不到释放,努力的机会太渺茫。
去了外面才发现,他们不仅会吸干你的血,还要吃你的肉,抽你的筋。
等你性价比降低的时候,再把你丢进垃圾桶,说你两句不努力。
之前觉得体制内太死板,向往体制外的人性化。
生孩子不用担心被辞退,甚至还有点福利可拿。
如果平时你跟领导相处的不错,事假病假他可能大手一挥,工资照发。
体制外迟到一秒钟都要被扣钱,请个假和欠他钱一样。
在医院打点滴也得处理公司事务,有点急事按时下班居然也会被骂。
如果说现在的体制内是温水煮青蛙,但这至少是恒温的。
磨掉你的上进心,削掉你的竞争力的同时,至少能让你过的比较舒服。
可外面的很多企业就像是大火爆炒,耗尽你的时间和精力后,一脚把你踢出门外,还要抱怨一句:“这肉真老”。
1.时间方面。体制内上班时间相对固定,除了两办、纪委、组织部、公安、维稳等部门,长期不定时加班,其他部门上班时间相对规律。只要手里没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上班下班稍微晚点早点,单位领导一般不会说的;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给领导说下,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工作家庭两不误。
2.招考机制方面。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招考,相对企业来说,要公平得多,特别是有些民营企业,打个招呼都可以进公司。而体制内招考有一套完善的流程: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确保招考过程公平公正。
3.稳定方面。稳定其实指的是相对稳定,体制内工作稳定性是相当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疫情后,大家更能体会到,好多私营企业倒闭导致不少人员失业,而体制内的人员正常上班,工资照领。在体制内只要不违法乱纪,不犯大错,基本上不存在失业的说法。
4.想进体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年轻人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社会资源很少,没有拼爹拼妈的资本。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就不敢往前冲了。不要说创业,就是去民营企业都不敢去了,连互联网大厂都“嫌弃”了,这很不正常。
这也是一种营造安全感,利益公平、透明有保障,大家就敢去民营企业了。
浙江省2021年公务员招考有43.7万人注册报名。报考职位中,录取比例超过80∶1的有1132个,其中最热门的职位是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南苑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报考人数达5451人。
现在回体制内去成了“潮流”,因为年轻人害怕失业(其实中年人更怕),他们需要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