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结合两处情节说说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原文中的表现如下:

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第二章)

2、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第三章)

扩展资料:

精神胜利法,从侧面以讽刺的姿态描写了当时中国人在当时的心态,也有贬义之意。精神胜利法其实是在讽刺当时中国人在精神上的麻醉,在近代的很多时期都有人使用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广义的,即人人都有可能使用精神胜利法。甚至可以用来自我安慰、忽视他人的不满。

精神胜利法出自鲁迅所著的《阿Q正传》,文中的阿Q经常需要使用精神胜利法逻辑来控制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神胜利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1、架空的精神胜利
阿Q在当时的社会上没有任何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一个弱者,经常受人欺辱,处处遭到失败。但他却不敢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往往用精神上的胜利去掩盖现实中的失败。他常常被人打,每当遭打之后,他就在心里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样一想,打他的成了他的儿子,而他则成了别人的老子,他也就胜利了。在赌博时,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被人家抢走了,遭到了失败,但他却“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虽然“热辣辣的有写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他又“胜利”了。有时他挨了打,又被别人逼着自己骂成“虫”,这似乎是“遭了瘟”,但不到十秒钟,他又“胜利”了,他想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以这个空洞的“第一个”而自豪。这种架空的精神上的胜利,遮掩了现实中惨痛的失败。这种精神胜利法便得他无视欺辱,不愿去反抗欺辱,永远安于被欺辱的地位。
2、盲目的自尊
在未庄,谁也瞧不起阿Q,他处处受人歧视,但他却很自尊。他头上有几块癞头疮,他就想尽办法进行掩饰;他忌讳说“癞”,以及近于“癞”的音,连“灯”,“光”,“烛”,“亮”都忌讳。倘若别人硬要拿他的癞头开玩笑,他又会说:“你还不配!”“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刮宫内容的癞头疮”了。他不知道自己家先前的样子,但跟人口角时却往往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连老婆也没有,但他却常常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甚至身上的虱子没有王胡多,放在嘴里嚼得不如王胡响,他也认为这失了体统!这种盲目的自尊,使得他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或者用虚无的幻影来安慰自己,陶醉自己。
3、盲目地排斥“异端”
凡是阿Q看不惯的,新奇的事物,他就视之为“异端”,就盲目地加以排斥。比如城里人把长凳叫做条凳,油煎大头鱼用葱丝而不用葱叶,他就认为城里人错了。钱太爷的儿子钱少爷到东洋留学,辫子剪了,腿也直了,阿Q对他“深恶而痛绝之”。另外,他还十分讲究“男女之大防”,“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盲目地排斥“异端”,势必使得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对变革,拒绝任何新鲜的东西,永远安于现状。
4、麻木,愚昧
阿Q又是个愚昧,麻木,浑浑噩噩的人。在一次赛神会上,他赌钱赌得正高兴,忽然间,“他不知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文中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他的一堆洋钱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人家抢走了。赵家被抢,这本不关他的事,但被抓到县衙门,他却糊里糊涂地招认了。他被从监狱了抓进抓出,心里很坦然,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圈圈的”。最后他被拉出去杀头,在游街示众时,“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精神上的愚昧麻木,使得他不能清醒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的可悲命运,而迷迷糊糊,安安稳稳地忍受着剥削和压迫。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169448.html?si=5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9
阿Q精神胜利法并非只属于过去的时代,直到今天依然横行遍地。
不信看看网上的评论,留言,谩骂,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我赢了。
第3个回答  2010-02-15
用现代的话指在受到别人或明或暗的欺辱只后不敢当面反抗只能在心中贬低他甚至虐待
使自己精神愉悦
第4个回答  2021-03-30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中刻画了阿Q的这一性格。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尊自大。

阿Q是个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进了学,阿Q也不表示推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来比你阔得多。

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甚至瞧不起城里人。

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

第二,自轻自贱。

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而且他还自以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胜利了。

第三,自欺欺人。

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

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个”,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转败为胜。

第四,欺软怕硬。

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

对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

阿Q的如此种种的取胜法宝,如同麻醉剂,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始终不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