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区调现状

如题所述

区域地质调查一直是地质领域中基础的和长期不间断开展的工作,受到所有国家政府和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重要公益性的工作。全世界各国的小比例尺(1∶500万、1∶250万、1∶100万、1∶50万)地质填图已基本完成。发达国家中大比例尺(1∶25万、1∶20万、1∶10万、1∶6.336万、1∶5万)的地质填图,除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几个国家以外,也大部分完成,部分国家正朝更大(1∶2.5万)比例尺地质填图发展。

由于地质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少发达国家开始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地质填图及修编工作,并向社会提供了第二版、第三版等多版地质图及相关图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更加重视地质填图工作,并设立“国家地质填图计划”。如美国的国家合作填图计划、加拿大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澳大利亚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英国的新系列填图计划、印度的陆地地质填图计划、俄罗斯的国土资源调查计划。各国填图战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高度重视海域地质填图,海洋地质填图成为一个新领域。

我国自1916年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少数中外地质学家在我国一些著名山系,如秦岭、南岭、祁连山、天山以及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做过一些零星的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在北京西山、江苏宁镇、湖南、江西、四川等部分交通方便的地区曾填制过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图,奠定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培养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国家基本建设对基础地质的需求,自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953~1980年间先后完成了我国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区域地质调查942.8 km2,编制出版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大地构造图、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

1956~1999年间全国除内蒙古、青海和西藏外,大多数省(区)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陆地面积691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72%。

自1985年以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1∶5万填图的比重逐渐加大,完成了部分重要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区及重要经济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9.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6%(表3-1)。全国目前共有约3000名地质技术人员在直接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表3-1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完成情况(截至1997年底)

历经36年才基本完成的1∶2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许多因地质理论和工作手段的落后而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地质科学的需要。已完成的近160万 km2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但未形成较全貌的区域资料。国家测绘工作的1∶25万基础图件已同国际接轨。基于上述原因,“九五”以来在全国9省部署了9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5.68万 km2。以1∶25万地质图为最终成果的1∶5万区片总结,在20个省区部署23万 km2,现已基本完成。

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工作规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后研制了不同阶段的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991年完成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1∶5万工作方法指南,1995年出版了可适应计算机成图的“地质图色标标准及用色原则”。这些全国统一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保证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国性的区域地质调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基础地质资料。1∶20万区域地质图已为许多行业所利用,截止到1997年已出版的2896幅1∶5万区域地质图也已向全社会公布。1994年全国各省市完成了“区域地质志”、“区域矿产总结”,对全国近30年来的地质调查成果作了系统的总结。1994年“中国区域地层数据库”完成,实现了全国地层的动态对比研究。为我国准备进行的大陆科学深钻进行了前期基础地质工作与编图工作。

目前区域地质调查正在扩大服务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题填图,实现野外调查微机辅助、遥感图像解译系统的最优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区域地质调查将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服务领域、表达方式上将有突破,实现快速、准确地全方位提供基础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