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现状

如题所述

区域地质调查一直是被高度重视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是一个国家主要的公益性、服务性工作。世界各国的小比例尺1:500万,1:250万,1:100万,1:50万基础地质填图已基本完成。欧美发达国家中比例尺1:25万,1:20万,1:10万地质填图已基本完成,大比例尺1:6.336万,1:5万的地质填图,少数国土面积大的几个国家除外,有些已经完成,有些也基本完成。个别国家正在进行更大比例尺1:2.5万填图方向的工作。

由于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欧美发达国家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的地质填图及修编工作,并不断向社会提供第二版、第三版等多版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及相关图件。

20世纪末,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较大,各国更加重视地质填图找矿工作,有些发达国家设立了“国家地质填图计划”。如美国的国家合作填图计划、俄罗斯国土资源调查计划、英国的新系列填图计划、加拿大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澳大利亚的国家地质科学填图计划、印度的陆地地质填图计划等。各国地质填图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都高度重视南北极地和各大海域的洋底填图,把向海洋要资源变成了地质填图的新领域。

我国自1916年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后,少数中外地质学家也做过一些零星的路线地质调查,对一些著名山系如秦岭、南岭、祁连山、天山及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做过一些局部工作。对一些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如北京西山、江苏宁镇、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还填制过少量的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图,奠定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锻炼培养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对基础地质的需要,从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953~1980年间先后完成了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区域地质调查942.8×104km2,编制出版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大地构造图、矿产分布图、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图、地震等值线图、遥感地质图等一系列图件。

1956~1999年间我国除内蒙古、青海和西藏外,大多数省(区)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陆地面积69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72%。

自1985年以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比重加大、速度加快,重点完成了一些成矿区带、重大地质实害区和重要经济开发区1:5万区域调查159.3×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6.6%。

经过近40年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由于地质理论研究滞后和技术手段落后,许多还不能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去。已完成的近160×104km2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虽然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但还未形成整体全貌的区域资料。

我国的区域调查工作方法基本上是沿用前苏联的工作规范,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不同阶段的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1991年制定完成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1:5万工作方法指南,1995年制定出版了可适应计算机成图的《地质图色标标准及用色原则》,这些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了此项工作大力开展。

几十年来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截至1997年共出版2896幅1:5万区域地质图,已向全社会公布。1994年全国各省区完成了“区域地质志”、“区域矿产总结”,对国家近30年来的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1994年“中国区域地层数据库”顺利完成,实现了全国地层的动态对比研究。

当前区域地质调查正在拓宽服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填图,运用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充分应用RS和GIS及CPS等“多S”高新技术,全面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科技含量和调查质量与效率。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需要高效、快速、准确和全方位地提供基础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