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这篇课文应该怎样理解?

如题所述

文章首尾呼应,开头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写“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把白鹭看作诗,不仅要表现出白鹭外形的精巧,更要写出它内在的韵味。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就是在这两方面努力的。

写白鹭的外形,作者是从色素和身段这两个方面来写的。白鹭的色彩简洁,只有白色、铁色和青色,显得素雅、朴素;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看上去特别舒服,恰到好处。白鹭既有浑然天成的身段美,又有恰到好处的色彩美,所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6~8自然段,分别描绘了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和白鹭低飞图,侧重于画面的意境美。

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充满生命活力的白鹭相结合,动静相宜的画面营造出和谐安宁的意境美。

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很特别。读这一自然段很自然会产生联想:白鹭站在小树绝顶,随着枝头上下晃动,就像身怀绝技的杂技演员,身体轻盈,技艺高超。然而白鹭却比杂技演员高明,杂技演员根本登不上小树的绝顶,这是白鹭的天赋。所以文中用了“悠然”一词,突出白鹭的轻松自在。最后一句反问句“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显然不是,“望哨”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行为反映,是紧张,是警惕的,如果白鹭真是在望哨的话,画面就欠缺美感了。白鹭不是在望哨,那是在做什么呢?与“望哨”相近的便是“眺望”,“悠然眺望”搭配才是恰当的。那么它在眺望什么呢?青山?碧水?蓝天?闲云?……意境随人们的想象而开阔,画面因语言的含蓄而美丽。

白鹭的低飞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因为它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清澄”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来形容画面,即突出了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读这幅图,自然会想起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就自然体会到了其中旷远的诗味,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美。

三幅画面富有意境,白鹭的神韵也在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4
将课文白鹿第二至五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白鹭是一种飞鸟,体型偏瘦,体长约60厘米,喙铁色,颈纤细,脚青色,腿修长,羽毛像雪一样洁白,全身呈流线型结构。
白鹭身段匀称,色素适宜。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它的外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的精巧让其他白鹭属的鸟类相形见绌。白鹤与它相比太大太生硬,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还精巧些。然而,与白鹭相比,不仅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均不
能与白鹭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