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和桥有关的故事

太湖流域和桥有关的故事太湖流域

(一)鼎甲桥:
追溯历史:唐朝(一千二百多年)
地理位置:长兴县夹浦镇丁新村
位于夹浦镇丁新村的鼎甲桥,又名鼎嘉桥,它横跨光竹涧,连接着河两岸的杨名基自然村和大墙门自然村,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建造。桥面长18.5米,最窄处1.75米,最宽处3.2米,中孔径跨9.5米。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昨日,在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马汉林的陪同下,我们找到了这座已经矗立了几百年之久的古桥。该桥的用材比较杂乱,桥身的砌石有紫色武康石、灰白色太湖石、米黄色石等。迈过18级台阶,在桥的正中央,只见桥面南北两侧以长石板铺成,桥心石有圆形图案。“桥心的这块带有图案的大石板是在桥要完工时才放进去的,那时还要摆酒、放炮,预示着整座桥完工了,而这个图案也带有大吉大利的寓意,以寓护佑一方百姓。”
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臧冬苟老人是丁新村的村民,了解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热情地跟我们讲起了自己儿时听来和亲身经历的一些关于古桥的故事。老人说,在他的记忆中,这座古桥是明朝时候出生在本地的名人臧懋循建造的。“这座桥本来应该叫鼎嘉桥,是由臧家‘鼎新’和‘嘉善’两个祠堂出资共同建造的,所以就在两个堂名中各取一个字组成了鼎嘉桥。”
老人告诉我,鼎甲桥历经沧桑,反复修补,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便是抗战时日本人炸桥的事情。“那时候,日本人为了把桥炸掉,在桥面上放了很多炸药,但是,这座桥非常坚固,炸了后依旧完好地横跨在河上,岿然不动。”在老人的述说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二)胥仓桥:
追溯历史:春秋战国时期
地理位置: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
2500年前吴越争霸,吴国丞相伍子胥在吕山乡胥仓村兴建粮仓,“胥仓”因此而得名。初冬的清晨,我与乡政府的孙根荣老师来到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采访一座古桥,这桥与历史名人伍子胥有关,它就是我县文物保护点之一——胥仓桥。
胥仓桥的故事,民间有一个版本广为流传。吴毛泉说,很早很早以前,楚国大将率兵来到吕山乡安营扎寨,养兵屯粮,就在现在的胥仓港西岸的牧安村建了一座粮仓和兵器库,而士兵则驻扎在胥仓港东岸,这就给士兵的每日供给和粮食需求造成了很大不便。为此,伍子胥就组织士兵和当地民众在胥仓港上建造了一座粮仓,后来人们就称此桥为胥仓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