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中庸”之道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适用于当代人呢?

如题所述

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中庸不仅仅是儒家的经典,同时在后世对儒家的学习提炼中也总结的中庸之道,也同样是儒家经典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人可能会以为中庸之道就是字面意识,在人群中位于之间位置,平淡为真。不求上进,也不落下风。

但其实中庸在字典上的释义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或许与字面的理解相差甚远,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的读书人追求证实之道。

放眼现在,中庸之道仍然适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庸之用仍是需要摸索的,不是一概而就的。掌握的程度就会影响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中庸之道里蕴含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软和煦,也是我泱泱大中华的谦逊有礼之道。

因此,中庸之道仍有可取之处。都说我们应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糟粕还是精华自当由我们个人定夺,可学与不可学也是需要自己决定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亦然。

我们从小就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学过很多关于儒家知识,记过也背过,也不难相信儒家言论帮助了很多求学的人。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的求学之路算不上平坦,也足够自己自乐,想来也是体会到了中庸之道的意会。同样,就在今时今日,人们仍能从中庸之道中悟得自己的道。

现代人都有点自己的追求,有求佛的无私奉献;有求道的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也有求儒家的积极进取。都是个人追求,尚无优劣好坏之分。时至今日,各家也会适用于今时今日的模式和方法。但核心思想就摆在这,何人想”拿“,自取便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5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简单地说,不偏不倚,合乎中道就是中庸之道。

具体要求是过犹不及,做事无论是做的太过头还是做得不够都是不好的。

中庸之道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古代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更偏重于强调不要冒进,而没有重视冒进的对立面“不及”,从而让人有一种比较保守的感觉。

如果要让中庸之道适用于当代人,那就必须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不要做的过头,也不要做的不够,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运动变化的,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个人方面,可以跟吾日三省吾身结合起来,反思自己做的事情是做的过头还是做的不够,从而向着中庸之道去努力。

中庸之道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人做事能够完全不偏不倚,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中庸之道,只要往中庸之道靠近一点,离孔子说的君子就更近一步了,如果人人都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中庸之道能够适用于现代人和现代社会,但是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的人是不多的。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对此感慨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最高的德性,可惜百姓缺乏它很久了“

但我认为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德性,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真正践行中庸之道的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是极少数。

第2个回答  2022-11-05
儒家的中庸指的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走太极端的线路,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觉得是非常适用于当代人的。
第3个回答  2022-11-05
意思是做事情不要极端,一定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办事情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得太过拔尖或者太过拖后腿,最好保持中等水平,我觉得这样的理念并不适合当代人,如果当代人持着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第4个回答  2022-11-05
主张不偏不倚;我觉得还是非常适用于当代人的,实际上中国人还是非常中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