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特征有哪些

如题所述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涵义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专业化昭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涵盖两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即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过程,其目标是使教师工作由职业变为专业;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即教师个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在专业自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由普通人转变为教育者的成长过程。其中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本。[1]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应立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和专业实践提高个体的专业程度,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两方面问题:从静态角度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完善与素质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必备的任职条件;从动态角度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教师专业成长阶段问题,说明教师实际的成长过程。[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在这两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专业素质内容复杂。幼儿园教师长期面临着两种处境,一方面经常被严重轻视,被视为“看孩子”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做;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很高,要能唱会跳,能画会写,几乎是个全面手。这种极大的落差只存在于幼儿园教师身上,其他阶段的教师似乎长期以来都有专业化的要求。二是专业成长更多依靠经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程度一直被人所诟病,首先是幼儿园教师从业者来源多样,很长时期以来对幼儿园教师也没有专业要求,所以各种年龄、各种学历、各种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更多依靠经验和教师自身的摸索。

二、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一项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其发展无论对幼儿还是教师本身都具有显著意义。但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

幼儿园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因此个体的主观愿望和表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动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素养偏低、教育信仰缺失、缺乏职业精神、职业倦怠程度高、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等方面。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只是将幼儿园教师当作看孩子的;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不仅工作没有保障,而且工资偏低;工作任务繁重,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要高度注意孩子们的安全事宜,而且工作繁杂、琐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我们也不例外,作为幼儿启蒙教师的我们,肩上担负的是在孩子们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第一笔的责任,所以我们的专业化标准更需要我们坚决不二的执行。
下面就会具体介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特征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幼儿发展知识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七)通识性知识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十三)沟通与合作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2个回答  2020-11-20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报告相继出台,如20世纪80年代霍姆斯小组的《霍姆斯报告:明天的教师》和卡内基基金会的《为国家做准备:21世纪的教师》;9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的《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评估标准2000》、全美科学促进协会的《科学教师的教育改革建议》和全美幼教协会1993年发表的《早期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体系》等。专业不同于职业,可称之为“专业”的职业应该具有社会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强大的职业联合会,实践中的权威和自治,为公众服务的导向等特征。[1]从宏观上看,我国近年来通过教育立法和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地方教育法规,规定了教师从业资格、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制度等内容。从微观上看,教师专业化的实质内涵是指教学的品质和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本文试图从微观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探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英国北安普敦大学温奇教授总结了专业化教师的五个特征:1.教师的教育知识中有应用理论的成分。2.教育知识中有规范教育学的成分。任何称得上教育的教育系统都把教育目的贯穿于课程、教学和评价。3.教育知识中有传统意义上的技艺性知识的成分。特殊的技艺性知识是教育知识的重要部分,教师主要通过个人经验(教室内外的)和与学生家长的谈话获得这种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往获得这种知识。4.教育知识上存在着个人的道德热忱。5.教育知识中有批判理性。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2]美国幼教专家凯茨将专业化幼儿教师形象地比喻为,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将幼儿教师专业化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学科知识不仅要教给学生,而且在教育活动中与教育学知识可以一起应用,构成幼儿教师教育知识中的应用理论成分。目前,各个层次水平的师范教育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所设置的课程都力图实现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步发展,幼儿师范、高师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文化基础学科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可以说明,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
  
  (二)实践智慧
  
  《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同时,“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说明教师工作存在着实践智慧层面,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积累必须能够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情景性知识。教师应有能力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育现象所蕴涵的深层教育内涵,而且,能够将理论与个人经验进行恰当地转换、修正和反省。换句话说,面对生动的、变化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情境,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调动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及时判断并作出合乎教育规律的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实践智慧还表现在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
  
  实践智慧,顾名思义,当然要在实践中生成。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类课程普遍偏少,基本无法形成一定的实践智慧;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把着力点放在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对于如何提升教育观念在不同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运用的能力却极少关注。
  
  (三)合作和反思能力
  
  每一名幼儿的成长,是多种关系整合的结果,或者说,儿童是在关系中成长的。幼儿教师实际生活在一个人际交往群体中,她必须具有合作性的品格,要善于和幼儿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幼儿园教学集体合作、与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合作、与社会机构(特别是对儿童发展提供支持的机构)合作。因此,《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部分第八条接着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反思,及时调整活动。反思能力是教师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集体的优缺点,拓宽专业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根据大量关于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合作与反思是幼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人文素养
  
  教育,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教育,它的对象都是人。人对人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这一点在《纲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等等。说到底,尊重、理解、关爱幼儿是对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交互主体性的认同,其精神实质便是教师应具有人文素养。
  
  (五)批判理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正被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着。面对这无际的信息海洋,尼葛洛庞帝提出: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所谓“关于信息的信息”,就是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本着批判精神,对信息进行筛选,将其分出主次;还应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教育系统在提供必不可少的融入社会生活的方式的同时,也应为树立适合于信息社会的公民意识奠定基础”。[3]教师必须对职业实践中的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为新生一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专业化特征是多维度的,其实现途径也应该是多维度的。笔者从社会、幼儿园、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将教师的专业化途径分为以下三种:基于制度化的终身专业学习、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基于个人反思的行动研究学习。以下分述之。
  
  (一)终身专业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潮。其主要思想是指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过程,“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4]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是我们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所有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师受教育时空观将被打破和重新确立,职前、职后教育,校内、校外教育,将融入终身教育的全部体系之中。因此,首先,教师应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第二,在教师的养成过程中,应增设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起自学能力,学会自学;第三,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进修机会,如周期性的更新教育、享受薪金的休假年;第四,以立法的方式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实施,如美国规定所有幼教工作者必须接受每年!"学时的专业进修。[5]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有所突破,建构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周延广阔的终身学习体系,使教师的专业学习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二)团队专业学习
  
  教师的专业活动大都着重教师的个人表现,而较少存在教师团体的互动和相互依赖。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师的团队学习。瑞吉欧教师相当重视同伴之间的交流,每周平均有$小时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兴趣表现,观看个人文档记录,争论各种教育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瑞吉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教师的高水准的专业水平,其专业化水平又可以归结为团队学习的结果。团队学习能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专业素质内容复杂、专业成长更多依靠经验等特点。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化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培养质量不高、教师水平得不到保障等困境。需要政府牵头构建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培训体系、完善教师待遇保障体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需要幼儿园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主动用专业标准指导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涵义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专业化昭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涵盖两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即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过程,其目标是使教师工作由职业变为专业;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即教师个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在专业自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由普通人转变为教育者的成长过程。其中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本。[1]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应立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和专业实践提高个体的专业程度,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两方面问题:从静态角度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完善与素质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必备的任职条件;从动态角度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教师专业成长阶段问题,说明教师实际的成长过程。[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在这两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专业素质内容复杂。幼儿园教师长期面临着两种处境,一方面经常被严重轻视,被视为“看孩子”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做;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很高,要能唱会跳,能画会写,几乎是个全面手。这种极大的落差只存在于幼儿园教师身上,其他阶段的教师似乎长期以来都有专业化的要求。二是专业成长更多依靠经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程度一直被人所诟病,首先是幼儿园教师从业者来源多样,很长时期以来对幼儿园教师也没有专业要求,所以各种年龄、各种学历、各种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更多依靠经验和教师自身的摸索。
第4个回答  2020-11-20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5、激励与评价: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