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差异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从翻译准确程度来看。

1、人工翻译准确率可趋近于100%,但也取决于译者水平、原文表达水平、行业领域、交稿时间等因素;

2、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取决于语种、行业领域、原文质量、训练语料、训练模型等因素。

二、从翻译的流畅度来看。

1、人工翻译讲究“信达雅”,但在实际商业翻译中不会完全体现。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价格是客户考虑的重点;

2、机器翻译近年来都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相比之前的统计型机器翻译,在流畅度上有了质的提升,即便某些词翻译不准,但语法结构往往很清晰。

三、从翻译的效率来看。

1、纯人工翻译的效率是很低的,按照语种、语言方向、行业领域的不同,人工翻译8小时的效率一般不会超过5000-8000字;

2、机器翻译可以达到毫秒级的翻译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30

楼上说的有些不太准确。本人是机器翻译行业从业者,首先机器翻译不是简单的数据库比对,反而跟数据库没有任何关系。目前的机器翻译系统是靠深度学习训练而成的,简单而言是采用一种类似统计学的方法让机器去学习千万级甚至亿级的翻译句对,从中找出规律,最终机器可以自主输出翻译结果。其次,目前机器翻译系统仅仅是听从人类的指令去做事,并且加上点人工干预的规则,还远远达不到机器理解句子意思并生成准确恰当的翻译这个阶段。

回到这个问题,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差异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从翻译准确程度来看。人工翻译准确率可趋近于100%,但也取决于译者水平、原文表达水平、行业领域、交稿时间等因素;而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取决于语种、行业领域、原文质量、训练语料、训练模型等因素。举个例子,对于句长在20个字或词以内的中-英日常用语的准确率,百度翻译、谷歌翻译几乎可以达到100%,而同样句长的机械制造领域的句子可能甚至达不到50%。

    从翻译的流畅度来看。人工翻译讲究“信达雅”,但在实际商业翻译中不会完全体现。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价格是客户考虑的重点;机器翻译近年来都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相比之前的统计型机器翻译,在流畅度上有了质的提升,即便某些词翻译不准,但语法结构往往很清晰。

    从翻译的效率来看。纯人工翻译的效率是很低的,按照语种、语言方向、行业领域的不同,人工翻译8小时的效率一般不会超过5000-8000字;而机器翻译可以达到毫秒级的翻译时间。

所以,翻译界目前普遍推崇“MT+PE”的模式,即“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这种“人机结合”的模式会是将来的大趋势。

第2个回答  2019-12-19

机器翻译

 

定义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源语言转换为另一种目标语言的过程。涉及计算机、认知科学、语言学、信息论等学科,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优点

机器翻译的优点大致有就是翻译效率高,翻译起来省时省力。翻译过程比较中规中矩,始终可靠的照字面意思执行着自己的翻译功能,不会有任何的偏离。需要的翻译成本相较于人工翻译也是较低的。而且比较便捷,不论外语水平如何,都可以使用翻译软件来翻译出需要翻译的词语、句子。

 

缺点

机器翻译比较生硬,其中的程序都是设计好,翻译中出现错误的概率非常的高,有时甚至出现各种语法错误。遇到比较长的段落翻译出来就很难理解,不符合正常的逻辑。翻译出的东西可读性比较差。同时也无法体现句子的语法特征,翻译出的稿件比较粗糙,生涩难懂。简单说就是语病百出,生硬难懂,只能进行简单的词语短句的翻译。

 

 

人工翻译

 

定义

人工翻译主要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一种可人为控制翻译质量的方式。

 

优点

人工翻译的优势在于人是有思维的,具有灵活性,翻译过程中对句子结构,语法应用,以及上下文的逻辑思想等等都可以自由的分析思考,翻译出的东西不至于出现语法混乱,逻辑不清等现象,而且像有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稿件,人工翻译就可以有血有肉的表达出其中的韵味,其中的各种思想精髓,不至于生涩难懂。还有人工翻译可以根据译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把译文翻译的更符合语使用者的阅读思维习惯,使译文更加的地道精确。翻译出的译文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缺点

对于人工翻译来讲,其最显著的缺点就是翻译的效率低,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就算翻译的再快,再熟练也会有一个上限。

 

 

结论
所以不论是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都是各有优势,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点,人工翻译有一定的重要性,机器翻译也当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两者只有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译的未来才会走向更加的专业高效。

第3个回答  2018-03-20

机器翻译长处:

    用词准确,尤其是疑难词汇和专业词汇,成语和著名诗句。因为普遍接受的翻译文本都存在数据库里,比人脑记得清楚和准确;

    省时省力,翻译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大篇幅翻译;

    适合翻译商务文本、法律条文和科技文本。

机器翻译劣势:

    断句有问题,意群和词语理解错误,因此容易译出让人啼笑皆非的译文;

    句式死板,不生动;

    没有批判性思维,数据库没有的就乱译,不分对错;

    没有创造性思维,不适合翻译文学文本。出不了好词佳句。

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刚好相反,机器的劣势就是人工的优势,反之亦然。

解决方案:

根据文本类型和时间充裕程度决定主要使用哪种翻译。两种翻译方式结合使用,比如主要使用人工翻译时,也用网上词典帮助提高效率。合理利用两种方式,争取既保证质量,也保证效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16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译文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的译文质量的。同时,他还指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直接道出了非人工翻译的瓶颈所在。
显然,周老明确表达了机器软件翻译再怎么发展、再人工智能化,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工翻译。以人工翻译为主的翻译公司永远不会消失。翻译公司的人工翻译业务有着诸多机器软件翻译无可比拟的功能,比如说:人工翻译的闭环是人工校对,但电脑毕竟代替不了人脑,机械校对软件是由人设计并按照已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是机械性的,不可能像人一样进行思维判断,只能以词为单位进行检查,但诸如版面和版式、重复句、漏句、英文大小写等的校对,目前电脑是做不到的,而且汉语语言表达丰富而复杂,语法深奥,许多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思;字词间的搭配也是灵活多变的,既定程序这把卡尺就难免出现卡不到、对不上的情况,甚至会自以为是地将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按自己的程序来表达,往往错误的词未检查出来,没错的却误报出来。出现 “乱点鸳鸯配错郎”的情况,再者,机器校对毕竟不能识别符合逻辑、语法而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因此在校对工作中并不能“机治百病”,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处理有关古汉语句式和半文半白的词语搭配时,误报率颇高。如不加以仔细判别,盲目地照其提示去修改,就会闹出笑话,造成差错。
但我们也承认机器翻译带来的便利性和进步性,期待机器翻译越来越完善,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工,但不太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取代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