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带来哪些改变?

如题所述

从2012年,“智慧养老”概念被提出之后,国内很多地方开始探索智慧养老道路。智慧养老的出现给老人的养老生活带来一系列的改变。

1、目前的养老机构往往注重老人物质和医疗护理方面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以上,大中城市高达70%,空巢现象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归属感”。而智慧养老可以通过一些智能产品实现对长者的情感陪伴和精神慰藉。

2、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下降,老人对有着非常迫切的健康管理与医护上门需求,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医疗资源很难满足老人的需求。但是养老机构可以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就拿社村通智慧医养结合系统来说,可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饮食运动处方、风险评估预警等,同时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与线上问诊、医护上门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构建平台+医生+患者+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健康管理模式。

3、受制于建设和运营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医养结合是养老刚需,但却不能惠及大多数老人。而智慧养老可以利用平台优势和技术手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以解决中国养老最大的难题。社村通智慧医养结合系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并最终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等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关爱星认为智慧养老带来的部分改变如下:
一、智慧养老带来了智慧养老平台
1、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一智慧养老平台。信息平台全天时接收和储存每位老人手表式安全健康监测仪、公司护理人员佩戴的手表式通讯仪和每一个摄像镜头的信息。尤其要高度关注受养老人的报警信息,及时指示服务人员到场处理,必要时,快速联系医院等相关单位,及时处理和安排好各项事务。
2、受养老人的手表式安全健康监测仪和家庭内摄像镜头的信息,上传信息平台和护理员的同时,可根据老人家属的要求,随时传至老人相关亲属的信息终端。保持老人家属同老人以及信息平台、护理员的联络畅通,以便及时沟通情况。
3、在信息平台建立每一位老人的电子文档。电子文档要储存包括老人手表式安全健康监测仪上传的信息、老人同信息平台、同护理员通话、报警等全部的文字、视频、音频信息。电子文档设为只可读格式,不得更改、编辑,以便于作为处理老人和家属同养老公司产生纠纷时的可信证据。
二、智慧养老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老人智能设备,部分介绍如下:
1、老人智能手表
智能养老系统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老人智能手表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护状态。老人智能手表具有以下特点:便捷,反应敏捷;无人值守,效率高,节省人工;系统化;智能检测,预警;互联网接入;分散监测点,整合更多资源的优势。
2、红外感知仪
红外感知仪可有效避免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出现意外。红外感知仪可以安装在卫生间、厨房或卧室等地方,当红外感知仪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检测到老人的活动迹象时,就会自动向智慧养老平台发射“求救”信号。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家人可把感知报警时间设定为4小时、8小时或更长时间。
3、智能数据腕表
智能数据腕表内部嵌入了生物芯片,而且外观与手表无异,不仅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维护老人的自尊心。智能数据腕表具备房颤侦测、心率监测、血氧检测、血压测量、睡眠监测、科学计步等功能。
4、智能掌上超声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掌上超声设备体积小、全触屏操作,简单易用,并可以对特定病情进行辅助治疗。由于其简化了使用难度,在疾病筛查、治疗过程中的可视化引导以及治疗效果评估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种产品可以让不方便前往医院的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
三、智慧养老使养老服务业变为信息化管理
1、老年人信息内容:包含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子女家属电话、所属街道社区的小区、有没有病历、历史时间要求记录这些。老年人电话所属街道社区的小区老年人家中信息化管理老年人类型老年人健康档案保管历史时间要求记录
2、服务项目档案保管:能够依照小区服务站、老年人年纪、老年人性别、老年人类型等多种多样主要参数对历史时间服务项目记录开展组成查询;出示各种统计信息,能够导出来和复印。
3、信息内容审批:新递交的老年人信息内容务必经过社区服务站审批汇报,随后由民政审核通过后才可宣布归于服务项目目标。
4、智能养老系统数据库会对老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紧急联系人等信息进行分析管理,以大数据方式帮助养老机构进行管理,老人需前往送医时,也能随时抽调老人档案、病历、健康状况等资料,方便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