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缘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解释这个要和你讲个公案

释迦牟尼佛曾经去一个村落传法,但是那边的村民不搭理佛祖,也不信佛法不信因果。佛祖就让目犍连尊者尊者去传法。村民们好喜欢听目犍连尊者讲法。
释迦牟尼佛说起因缘是目犍连尊者前世是樵夫,村民们前世蜜蜂。樵夫有一天在山上捡柴时,惊动树上的蜜蜂,全部飞起来,蜜蜂非常生气要咬人一般。樵夫就跟这些蜜蜂说:你们不要生气,你们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以后我得道时,就先来救度你们。
因此樵夫和蜜蜂之间结下了善缘。转世后樵夫成了目犍连尊者,蜜蜂成了村民们,村民非得目犍连尊者传法才能接受佛法。所以如果没有善缘,就算磨破嘴巴皮子都没用,无用功,反而让对方觉得极其厌烦强烈排斥,接下恶缘。
寺庙经常有佛经啊送游客,就是为了结善缘。我们中国人也经常说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多生多世比较容易遇到贵人,所谓贵人也就是前世和你结下善缘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1

是佛经里一句话的白话解释,讲一个人处理事情时的心态很重要,一个正精进的善念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很多困难;一个消极的恶念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不幸、灾难。万事着善念,佛度有缘。

这句挂出自《佛经》。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

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成与败,一念成,一念败;得与失,一念得,一念失;善与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间,已然明了!

扩展资料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

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不过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