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如题所述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制的演变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中国及世界的文官体制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一、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二、隋炀帝时(605年),始建进士科(考试的科别,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科举制形成。

三、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作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定制。

四、宋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在皇帝手中,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湖名法”。录取人数比唐朝更多。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进士科不再生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考律令、断案。

五、明代科举考试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人个见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