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考(拼音:kǎ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考和老是同一个字,均像一老人举杖之形。
考字用为年老之义,从商代经西周一直延用至于春秋战国时代。先秦时"考"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可以指在世的,也可以指去世的。
现代汉语的"考"多用于考察、考核,又表示研究、推求。这些都是后来出现的假借义,与考的本义无关。"考"分析其结构,可以分析为从_、_(kǎo)声。
"_"字可看作是由老人的拐杖演变而来的;_与考同为溪纽(发音近似现代汉语的k)幽部,也是表音的声符;而"_"由"老"省去"匕"而来。
从这个字的造字轨迹中,可以看出记录语言中与"老"同源的词时,取相同的表义要素,另外加标音符号"_"。从字形结构、读音到表义,都能追溯到二者的同源关系,这正是造字的巧妙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5

会考其实就是毕业考试,考过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而高考是升学考试,关系到你之后是读什么大学。会考很简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考过,所以你只要不是成绩很差,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

高中会考是以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平考试,是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它的实施使高考与高中毕业有为明显区分,既确保了高中教学质量,又能确保给高校招生输送合格的新生,在全国各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会考科目

(1)会考的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共计10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

文化科目的会考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采用“3+3+4”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作为必考科目,在其余科目中考生可任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余下4门作为考查科目(笔试),要求考生在第一次报名时就选定考试和考查科目。实践操作科目均为考查科目。

考试科目的成绩报告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绩报告只分2个等级(及格、不及格)。

(2)会考时间及科目安排

高中会考文化科目一年开考两次,每次都开考10门。

第一次安排在春节前三周左右,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科主要面向高三考生,其他科目主要面向中考学生;第二次安排在6月中旬,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7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其余3科主要面向中考学生,不再单独安排补考。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

扩展资料:

会考与高中课程计划始终呈正相关性。就是说,会考对高中课程计划的实施始终起积极的作用,会考搞得好,组织严密,高中课程计划的实施就能得到有力保障,收到实效。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①统一了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要求;

②保证了高中课程门类的落实;

③保证了课堂教学过程的落实;

④指导教师落实课程计划时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会考的课程门类来看,高中课程中的九门必修课都在会考之列,不论学校的办学能力怎样,都在努力保证通过省级会考,至少在努力提高省级会考合格率,这样,国家教学计划课程的落实就有了保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中会考

第2个回答  2017-03-03
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称为会考。

80年代后期,由于单一高考对承担“双重任务”的高中教育导向的偏颇,高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高考升学率成为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被视为“失败者”。为了抑制这种不良现象,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决定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分开。1990年6月6日,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从此,一种新的考试制度诞生了。高中会考成绩开始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招工、招干、参军的文化成绩依据。
高中会考是以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平考试,是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它的实施使高考与高中毕业有为明显区分,既确保了高中教学质量,又能确保给高校招生输送合格的新生,在全国各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3个回答  2015-08-15
  会考:[huì kǎo],
  会考有多意:1、综合考核官吏政绩。
  2、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称为会考。
第4个回答  2015-08-15
高中会考是指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有多意:1、综合考核官吏政绩。 2、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称为会考。追答

会考没过拿不到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