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由来五个河的由来

天津的由来五个河的由来

天津名称的由来: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天津五河:
南北运河得名与大运河。
永定河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

大清河,今大汶河下游,又名北沙河。古漆沟故渎,下游曾称盐河。据《东原考古录》载:水清莫如济,故济以清名。济水原在郓城分流南北,南济水为南清河。元、明时期称南运河,清咸丰时期称牛头河。北济水为北清河,因汶济合流,又名大清河,名属“济”不属汶。自济水伏流不见以后,大清河所属惟汶水,故沿称大清河。汶水未入济渎以前,东至戴村坝,西经东平城北统称大清河。城南古汶河(左右汶)亦沿称大清河,别称小清河,统为汶水。

子牙河名称由来不可考。

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

北运河是流经北京市东郊和天津市的一条河流,为海河的支流。干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沾水和潞河。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

南运河,又称御河。原为古老河道,后经人工开凿,为京杭运河的北段(见京杭运河、海河)。南运河南起山东省临清市,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吴桥、东光、泊头市、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县,又经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

永定河,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

大清河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界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51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43%,平原占57%),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为南、北两支。

子牙河,海河水系五条重要支流(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之一。河道长706公里,上游有滹沱河、滏阳河两条支流。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北侧,沿途在山西、河北境内接纳清水河和冶河,东流在献县与滏阳河汇合,称子牙河。滏阳河源于邯郸市和村附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