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的概念

如题所述

饱和溶液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

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质的量超过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饱和溶液

以固体溶质在水里的溶解过程来讲,当固体溶质放到水里时,固体表面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由于本身的振动和水分子的吸引作用,便渐渐地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水分子之间,并通过扩散作用,均匀地分散到水的各个部分,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与此同时,溶液中还进行着另一个相反的过程,就是那些已经溶解的溶质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不断运动。其中有些溶质微粒当碰到尚未溶解的固体表面时,又被吸引住而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来,这个过程叫做结晶。

显然,结晶与溶解是相互对抗的,它们是物质溶解整个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开始时,溶液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很少,结晶速度比溶解速度要小得多,溶解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个过程表现为固体溶质在不断地溶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