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家长怎么做

如题所述

作为80后的我对于中考的那份紧张已经过去20年了!那时候的中考是伴随着布谷鸟的叫声,断断续续的鸣蝉,还有若隐若现的收割机的工作声音!这是80年代的记忆!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今天还是2021年6月21日,河北省中考的第一天。今天注定是紧张忙碌的一天,然而最紧张的就是参加中考的学生,家有考生的父母,以及毕业班的老师!那么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做好今天对考生的助力工作!

考生篇:心态+准备

心态是第一位的,毕竟15岁的你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严肃的考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心态调整是很重要的!忘记你手中的复习材料,你还在担心自己有哪些题不会这样的烦恼就要现在忘却,和同学们一起聊点开心的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和同学策划一个考试完的聚会这样会让你用期待压制当下的紧张!除了心态的调整当然还要记得考试必备的工具。准备两只中性笔,还有全套的用具,准考证,学生证,身份证等(后两者可带可不带),还有带上地方允许的公式资料等。如果自己当天休息不好的话清凉油可以带上一点。

人山人海的家长大军

家长篇:

做好打算,在中考当天送孩子到考场。温馨提示:因中考正值龙舟雨季节,请考生留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雨防暑准备!除了留意当天的天气情况,在送考当天,中考生家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为中考生家长整理了以下3点送考建议,给家长们参考哦。做好打算,在中考当天送孩子到考场。

1.要不要送考?

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2.该说些什么?

不要说关于学习,理想,未来的的话题太压抑。应该问清楚东西是否准备齐全,多说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考试结束想去哪里玩,想见什么人等!一定不要有什么豪言壮语或者偏激鼓励的话语!

此时肢体语言可能更有作用,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是强有力的身体语言。例如父亲可以拍拍孩子肩膀,传递一种力量,母亲拉拉孩子的手,拥抱下孩子,传递温情。考前和孩子交流的语速、动作都不要太急,以免传递给孩子焦虑的错觉。

3.化解焦虑

考前孩子很可能会出现两种焦虑,一种是自身的焦虑,另一种是家长传递的焦虑。

如果是孩子自身的焦虑,家长可根据自己平常与孩子的交流习惯,选择直接探讨焦虑本身或者转移注意力等办法帮助孩子。如果家长平时跟孩子交流亲密,可以直接问孩子为何焦虑,再对症下药去舒解,并暗示孩子不必太在意,尽力去做就行。

虽然孩子面临大考,但往往送考的家长比孩子还焦虑。对于家长自身的焦虑,可以选择找亲人或朋友倾诉,以求缓解,但不要在无意中传递给考生。说话语速快,动作大、动作急等都有可能传递焦虑情绪,也是要避免的。如果家长感到焦虑又不能在孩子面前掩饰住,还是建议家长不要送考,或者找他人去送考。

最后,其实整个考试过程中,家长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中考虽然重要,但家长应该意识到中考的成功与否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不要给孩子加上过多的社会意义。

邺城正中学校祝愿河北所有中考生中考顺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7
面对中考,从心理层面上看,家长的压力普遍要比学生更大,因为中考是大家一生中第一次面临的人生路口,它是一种分流的考试,决定着今后的人生定向,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区有近1万5千名中考考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冲在前就能过河,稍有不慎放松就可能意味着前面九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在中考前的这仅有的时间里,一定要以孩子复习应考为中心,孩子、学校、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骄傲、自以为是心理严重。对基础题重视不够,对老师反复讲的以为会了,思想上轻视,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

2、欠自觉、紧迫感还要加强。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不主动。

3、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懒惰心理在部分人身上还表现严重。

4、不重视各课知识的系统梳理;或不注重彻底弄懂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或是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只满足于似懂非懂,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

5、压力过重,一味用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休息,往往上课无精打采,这样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三、作为家长,此时该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商讨怎样帮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多得一分。

虽然我们说,一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它说明不了一个人聪明或者愚笨,能力大还是能力小。但却意味着能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意味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一分预示着你将来的身份,无业、农民、工人、都市白领还是都市无产阶级,预示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一分决定着是一万元还是两万、三万甚至更多;这一分决定你能不能上名校班、重点班,意味着能遇到更好的老师、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30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大、一点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自信心,情绪上普遍比较消极。

我们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勤奋、毅力、信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平时学习的充分积累,学生考不好,同样,没有积极、自信、稳定的心理,学生在考场上也不能正常发挥。因此,在中考之前,我们最好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建立自信心。

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如果我们表现得比考生还紧张,事情就会很糟。有的家长每天要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也很不合适,考生常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考试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问了,烦死了!

(二)家长可做的主要是:

1、指导孩子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调整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形成条件反射,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或共同运动。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员”。

4、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气,给其信任和鼓励,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

(三)注意几个切忌: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这唠叨的功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我们不必因为孩子中考,讲话声音就放轻,电话线都拔掉,绝对不开电视机,每天要烧很多菜,其实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回家,微笑着送孩子出门,做回你本色的父母,就可以了。

各位家长朋友,离中考已经时间有限,想通过这短短的时间使孩子的成绩有惊人的飞跃,是比较神话的。我们要给孩子制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因为,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才会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