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舆情进行回应时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一、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回应回复能力

1.采购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在过去也许单纯的依赖于人工还能勉强解决舆情监测需求,但是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更新快且杂、干扰信息多,人工难以完成。而通过采购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帮助释放人力,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测、应对效率,只需通过监测主题设置,即可由系统自动对全网内容展开7*24小时实时监测,当前和过去在互联网上发生了什么,随时随地掌握。

2.建立舆情回应预案。为确保舆情回应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议可以事前建立一套网络舆情回应预案,包括回应人、回应流程、回应策略、回应时机等等。

二、网络舆情回应回复注意事项

1.回应时机,快速适时。危机传播的重要原则是涉事方应该秉持“速度第一”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回应,这里的“第一时间”通常有“黄金24小时”“黄金12小时”“黄金6小时”和“黄金3小时”之说。

2.回应态度,诚恳务实。态度决定一切,诚意则是舆情回应、危机传播的重要原则。只有让社会大众、被牵涉方感受到诚意的回应,才可能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诚意不仅包括表达上的诚恳,也包括具体行为的支撑。

3.回应方式,有担当与人情味。通常来说,舆情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如若管理层适时地来主动“揽责”, 其客观效果会显而易见,对内不仅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浓厚的人情味,对外更让消费者看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为舆情的大逆转提供有力支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首先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直接性:可以直接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见解;突发性:一件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会像导火线一样,一下引燃整片“烟火”;偏差性:有些人有时会根据自己的的情绪在网络上发泄,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就会使原本快沉入的事件迟迟浮于海面。
公众在话题和事件过程中的心理:①求知求真心理;②宣泄与情绪表达心理;③跟风从众心理;④寻求认同心理;⑤追求平等心理;⑥寂寞无聊心理;⑦彰显个性心理;⑧自我实现心理。
所以我们在回应时应:1.及时,灵活,权威,有效地进行信息公布。 2.要逾越本身的利益纠葛和情感限制进行理性客观的表达。3.不要急于撇清,也不要盛气凌人指责网民媒体。4.最主要的还有要及时要找准机会进行有效的回应,也要注意细节逻辑。不要急于求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